第四百三十七章 驻梁齐军(4000)(2 / 3)

议,小婿不图荆南,只为得京口一地,以堵塞江北悠悠之口。” 高澄所谓驻梁齐军的提议虽然离谱,但形势比人强,半点不由人,萧纲一一应允。 两人再度就驻军数量进行磋商,高澄张口就要在石头、白下、江乘三城之中,各驻军万人,又在京口屯扎两万将士,要在建康周边摆下五万大军。 萧纲当然不同意,一番讨价还价,最终高澄在三城各驻军步卒五千人,又在京口留下一万五千人,共计三万大军,三万将士的粮饷皆由南梁提供。 与此同时,萧纲答应缩减江东水师规模,江东水师不得越过京口以东,不追究萧纶、萧绎罪责,南梁向齐称臣,下诏命陈霸先回师等等一系列苛刻条件。 但对于高澄所言,要他贴补北齐此番出兵的耗用,萧纲表示自己有心无力,此前守卫台城,已经大开国库,赏赐将士,哪还有余财给小高王。 不过萧纲也是好运气,有高澄这么一个热心的好女婿,他向萧纲提出建义,此前建康城中有许多朝臣依附萧纶、萧绎,二王可以不追究,但必须杀鸡儆猴,正可将那些人抄家来贴补北齐出兵的亏空。 并表示若萧纲下不去手,他可以为之代劳,打士家大族的土豪,没有人比他小高王更有经验。 萧纲赶紧自己把事情揽过来,若是让高澄代劳,谁知道他会以此为名,将打击面扩展到什么范围。 也不知道随行的北齐户部官员是如何计算,总之是为高澄南下开出了三十万匹布绢的军费支出。 当然,小高王也体恤自己老丈人一时拿不出这么多,放宽了支付条件,第一批支付布绢十万匹,其余二十万匹分四年支付,每年运送五万匹布绢渡江。 答应下高澄这些条件,萧纲称得上是量江东之物力,结高澄之欢心。 两国君主在拟好的和议书上盖下印玺,萧纲自觉地一阵恍忽,是被太子萧大器搀扶着,才得以站稳。 无论如何,江山社稷到底是保下来了。 当天,萧纲下诏,赦免邵陵王萧纶、湘东王萧绎,让二人各归属地,又下诏命陈霸先立即退回岭南,否则以叛逆论处。 同时高澄也在建康发声,如今江南战火终于停歇,若陈霸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执意打破得来不易的和平,继续挑起战事,齐军亦将为梁主平叛。 当夜,齐军陆续撤出建康,高澄分兵一万五千人,分别驻守建康城西北的石头城、北方的白下城以及东北方的江乘城,自己则领大军移师京口。 翌日即组织京口民众迁往江北,又相同数量的江北之民南下,而驻军家卷,亦将由洛阳迁往淮南扬州。 高澄免去段韶合州刺史一职,命为京口镇将,总领三万驻梁齐军。 合州刺史一职将由厍狄干接任,而寿州刺史将转为文职。 再说萧纶、萧绎,二人得到赦免诏书,欣然班师,而建康城中,被萧衍恩养了近五十年的公卿大族们则遭了罪。 由于高澄催要第一笔十万匹布绢,同时也为了报复他们投奔叛军,建康城中,士族哀嚎遍野,萧纲一连抄了十余家,所得财物远超高澄索要的第一笔十万匹布绢,也让萧纲的国库得以缓过劲来。 萧纲如约在第二日将十万匹布送往京口,高澄可不管这些布绢上沾染了多少血腥,站错了队本就该付错代价,更何况人又不是他杀的。 再说陈霸先,得到萧纲勒令退兵的诏书,以及高澄的威胁,正为难着。 而南梁与北齐的和议内容也传到了军中,将领们纷纷鄙夷建康朝廷对北齐卑躬屈膝,吵闹着要拥立武陵王(萧纪)为天子。 陈霸先独处许久,经过一番痛苦的心理挣扎,终于对诸将说出了‘退兵’二字。 大家伙北上,好不容易打下的地盘,只因一纸诏书便给舍弃,将士们自然不愿,但因为陈霸先在军中的威信,也忠实执行他的退兵指令。 毕竟众将也知道,面临建康朝廷与北齐的双重威胁,只能服这个软。 他们就不明白,为何高澄放过了这个袭占江东的机会,所谓信义难道就真有这么重要? 其实对于高澄而言,在京口以及建康三城站稳脚跟,这江东早就是他囊中之物,又何必拿政治信誉去换取必得之地。 岭南军队退是退了,但陈霸先下令退兵时,命将士裹挟大量人口、物资南下,荆南之民大部分被他带去了岭南。 当萧纶回师的时候,荆南许多城池都成了空城,寥无人烟,许多将士家卷被驱逐南下,这让萧纶对萧纪、陈霸先二人恨得牙根痒痒,也为后来荆南与岭南之后的战事埋下伏笔。 而萧绎回到江州,出入排场都与天子等同,与下属谋划着称帝自立。 此前王伟曾在面见二王时,提过一嘴,哪怕他们各返领地,称帝建国,齐军也不会加以干涉。 之后又得高澄在朱雀门外当面承诺,以及私底下的怂恿,更是有恃无恐。 九月二十六日,萧绎在浔阳称帝,国号依旧为梁,为区别建康朝廷,则称为西梁。 东梁天子萧纲闻讯,怒不可遏,赶紧派人往京口,向正在欣赏滚滚长江的女婿高澄主持公道。 高澄对使者表示自己曾答应不会在干涉萧绎在江州内部所为,实在爱莫能助。 当然,小高王一直是个热心肠,他提议,若是萧纲起兵西征,自己愿意为他守卫江东,绝不会趁机侵占。 萧纲倒是相信高澄不会趁自己出兵夺占,毕竟真要背信弃义,当时他入建康就可以把自己送往洛阳。 但此前东梁山一败,军中士气始终没有恢复,依城而守还行,真要发兵往江州,只怕半路上就得逃了大半。 既然高澄不出兵,萧纲又向萧纪下诏,命他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