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七百五十八章 工业的真正关键(3 / 3)

神秘让我强大 木恒 2168 字 13天前

地流民,雇工价格已经便宜到一月给吃饱饭就行了。”

“这也能叫昌盛?”

“为什么如此,你想过没有?”

李翰林闻言大怒:“你这是污蔑!”

“你这厮,朝廷看你们还有些恭敬之心,才让你们进京开办工厂。”

“没想到,你竟然趁机污蔑朝廷!”

赵铁柱不屑道:“污蔑,我只不过是将你们的实情说了出来!”

他很清楚,工业化的唯一条件,就在于平等和制衡。

简单来说,不能头上有一个祖宗,一句话就将你的成果拿走。

其实也不是完全平等,只要势力之间,能够有所制衡就行。

在这一点,那些真正的封建邦国,反而容易进入工业化。

因为他们的领主与国王之间,是制衡的。

领主可以比较简单地转化成大工厂主。

他们的产业可以保持。

而在大明这种只有一个皇帝的地方,即便你是大臣也保不住产业的。

因为大臣也会下去,也会隐退。

那时候产业就不行了。

就像徐阶一样,兴旺时有大量土地,一旦下台,也要吐出来。

这只是一个缩影。

归根到底,这里没有所谓的制衡,是一个完全不稳定的系统。

只要皇帝和不同势力之间,发生地位改变,财富和工厂就会丢失。

而地位改变是很快的。

十年,就足够一个看似高高在上的大臣,迅速跌落下去。

这点时间,如何让工厂主自己保护自己?

这就是缺少制衡,带来的恶果。

以前的赵铁柱,也没有想到这一点。

直到他穿越后,在与其他穿越者的碰撞中,还有亲自做事时,经历了官吏的掠夺,才明白如果没有制衡与平等的概念,那么即使发展起来,也会被人侵吞。

而现在,他们构造不出新的制衡的势力,那就需要形成一个能够保护每个人权益的体系。

并且让人人达成共识,大家主动起来维护它。

尤其是深入人心,将掌握力量的皲队,有这种共识。

这才是最根本的。

随后他与李翰林争辩起来。

这李翰林虽然不爽,但好歹还是有风骨的——不屑于用衙门那一套对付和自己辩论的人。

毕竟他觉得那很浊。

这一场辩论,双方持续许久。

直到夕阳西下,工坊内的气氛依旧紧张。

李翰林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

他没有坐轿子。

而是心中充满了疑惑。

他知道赵铁说的话都是真的。

大明现在是日落西山。

一百五十年了,眼看着就完蛋了。

真的有这种感觉。

冻死的流民越来越多,土地越来越少。

朝廷年年赤字。

甚至官吏的钱都发不出来,这不是王朝末日迹象吗?

他觉得赵铁柱的话,难道是对的?

不过,即便搞了人人平等,就能救大明吗?

他仔细想着,如果人人平等,那土地兼并就会困难许多。

不会有人靠着举人的身份,来免去太多税收,其实举人本来不能免去多少税。

按照大明律,最多免本人五十亩地就到顶了。

但是因为举人有着官场关系,所以具体执行时,截然不同。

书办和衙役们算账时,凡是举人老爷的地,基本上都是算成下等田,旱地,差地,如此一来,收的税就少很多了。

再进一步,慢慢地干脆不收了。

这就是为什么举人以上,会有很多人投献。

律条是一回事,衙役书办执行起来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人人平等,举人老爷和小民一样,那衙役们就不会区别对待。

能想到这一点,就说明李翰林不是通常的书呆子,他是真接触过实务,亲身经历过的。

因为他就是从秀才举人一路考上来的。

亲身体会过衙役书办的态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