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三章 绿光(2 / 3)

尽加水,并用细网来反复过滤,直到绝大多数杂质被分离出来,再把剩下的黄褐色“盐水”倒进锅里加热。 “经过多次煮沸,锅底就会留下一层黄褐色的盐巴,这些就是传说中的‘芦盐’。” “通常这个过程要持续几天时间,烟熏火燎的工作环境很折磨人,收获也不会太多,而且因为制作工艺非常原始,得到的盐巴纯度不高,杂质非常多,几百斤的芦苇往往只能烘干出一小包芦盐。” “至于口感方面,当地人说味道鲜美,有特殊的香味。” “至于你们问的,为什么可以用芦苇制盐,其实是由肯尼亚的土壤结构造成的。” 芦苇燃烧的非常快,很快这一大捆就燃烧殆尽了,只留下一堆黑灰。 趁着还有一点小火苗,毕方扔出第二捆。 “肯尼亚全国几乎没有适合耕种的土地,这里的绝大多数土壤都是盐碱地,一旦降水量不足,芦苇等植物体内的盐分就会飙升到制盐的水平。” “当地人就是利用这种地理气候条件,制盐养家湖口。” “芦苇盐价位方面相当惊人,加工好的芦盐会被包在树叶里售卖,一小包200克左右,通常可以卖到130元人民币左右,也就是说,一顿饭可能就需要1丑元以上的芦盐,还是挺贵的。” 正常超市里的食用盐通常只要两块一袋,哪怕是加的其他成分的高档盐,也才五到十块,并且是很厚实的一包,相较于这些盐,芦苇盐完全可以说是贵到离谱。 【卧槽,还真是特产啊】 【所以这招不是所有的芦苇都能用吧?】 【老方懂的是真的多啊】 【那天我翻了翻地图,肯尼亚不是靠海吗?为什么不直接用海盐啊】 “没错,只有盐碱地上的芦苇可以食用这种办法,其他地方的,提炼效率太低了,根本不值得这样做。” “至于为什么靠海,却不用海盐,解释起来就比较复杂了,简单来说的话就是,海盐更贵!” 第二捆芦苇也燃烧殆尽,毕方将黑灰全部收集起来,倒入另一个小陶罐中,加水开煮,开始提炼其中的盐分。 同时也向观众讲解其中的一些原因。 最本质的原因就是,肯尼亚的盐生产权就不在政府自己手上! 很早开始,肯尼亚就是一个被央国殖民的非洲国家,并且时间非常之久,这就给这个国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哪怕是现今,仍然有大量肯尼亚人,为******去世表达悲恸,以“臣民”自称。 也是因为殖民期间的全方面干预,肯尼亚的众多资本利益集团都有央国人渗入,其中就包括制盐厂。 盐的生产加工不掌握在政府手中,这样会有多么严重的后果看看历史就明白了。 华夏从春秋战国开始,贩卖私盐就意味着要被杀头。 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盐是老百姓交易商品中,绝对的刚需! 控制盐就可以变相地控制经济,调节市场的稳定。 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8年的时候,肯尼亚让制盐公司向水资源管理局支付‘海水使用费’,数额为每年20亿先令。” “结果受到了制盐公司的强烈反对,认为政府无权对海水收费,但是肯尼亚不同意,于是盐价暴涨十几倍,最后到了谁也吃不起的地步。” 【好家伙】 【这也太惨了】 【这是能说的吗(滑稽)】 【第三世界是这样的】 罐内的水沸腾的很快,这个坑是另外的,里面的柴火更多,否则毕方担心自己的织巢鸟都烤湖了,盐还没搞出来。 此时陶罐内只剩了一层看上去颇为浓厚的黄水,毕方伸出小拇指蘸了蘸,放在嘴里。 “咸味很浓了,但是还要过滤,析出一下。” 又是一套相差度无几的流程,这一次煮,罐壁上已经可以看到黄色的晶粒。 毕方也不嫌弃,直接刮了下来,放在了炖肉的陶罐内,同时洒在烤织巢鸟上。 “时间没把控好,应该在烤之前就先把盐弄出来的,不过没关系,我们先吃,虽然没过滤干净,但本身也没什么毒。” 有了盐,食物才算是真正有了灵魂。 烤织巢鸟从原本的发红变成了暗红,露出的爪子上微微泛黑,放在嘴里一咬变得异常酥脆。 美味! 在油脂的浸润下,整只烤织巢鸟变得异常酥香,完全可以连骨带肉吃下去,咸味中带着丝丝果酸,令人食指大动。 【啊,我要饿死了饿死了】 【看得我流口水】 【决定了!明天吃烤乳鸽!】 拿出两只放在猴面包果的锅瓢里,稍微晾凉一些后,毕方递给了一旁急不可耐的哈雷。 几天的食物又有香料,还有盐,作为一头猎豹早就急不可耐了,张开嘴直接咬了一大口,连皮带肉吃了下去。 炖肉的陶罐也被端了出来,芳香扑鼻,里面的织巢鸟也变得香嫩软烂,一口下去皮肉轻松分离。 熏肉味道独特,血块易碎嫩滑,都是极其不错的滋味。 狂啃完两只烤织巢鸟的哈雷跑了过来,把脑袋伸进了锅里,还不等毕方驱赶,就被蒸汽也烫得上蹿下跳。 毕方哈哈大笑,却也不吝啬。 同样的,还是两只自己吃,两只给哈雷。 总共八只,一人一豹正好一人一半,再加上一些熏肉,吃得大汗淋漓,事后还能用猴面包果瓢盛汤喝,属于难得的享受。 此时芦苇盐第二轮也析出完成,毕方开始第三轮,之后便躺倒在了地上消食。 终于吃到了够味道的食物,现在的毕方整个都精神奕奕,红光满面。 又是一个美好的夜晚。 毕方心满意足的休息了一下,等到第三轮水也即将煮干,起身准备过滤时,他忽然有些心神不宁。 可看了看四周,无事发生。 滚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