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府,大堂。 南窗下的座位上铺着大红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雕漆痰盒。 中间坐着一位风韵不减的妇人,她笑着看向堂中一众管事,“自从老爷没了,这些年来,多亏了大家帮衬,我们家才不至于半道衰落。” “夫人抬爱,小人们只知道忠心为主,不敢贪功。” 薛夫人脸上笑盈盈的,不知道在想什么,其实她也知道这些人掌管着自家生意,手脚都不干净,但是她没有办法。 丈夫没了之后,幼子薛蟠算是幼年丧父,自己怜他是个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遂至老大无成。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 眼前这些人说到底,只是家奴,若是真让远房的亲眷来帮忙,那这万贯家产,可能都会被骗走。 家奴能贪墨多少? 亲人狠起来,比这些家奴厉害多了,自己和薛蟠宝钗去街上要饭都有可能。 “我也不知怎地,最近总是心神不宁,思来想去不如带着薛蟠和宝钗去姨舅家住些日子。你们要恪守本分,好生经营,莫寒了我们主仆一场的情分。” “太太放心,我等必然不敢倦怠。” “那就好。”薛夫人挥了挥手,众人起身,缓缓退了出去。 薛家的官司,在贾雨村的居中调和下,不了了之。 这本是众人意料之内的事,没有引起什么波澜。 但是马上,薛夫人召集府上的管事,宣布了一件大事。 她要带着全家,去贾府住些日子,薛夫人嘱咐了几个心腹,等他们走了之后,实在隐瞒不住了,再向外界宣布。 消息传开,薛家几个管事都是心怀鬼胎,暗暗欢喜。 这些年来,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人称薛大傻子。 除了最亲信的几个,其他管事们也不知道,主子一家这次不是要去贾府,而是要到汴梁去。 李渔自然是不需要收拾的,他从汴梁出发,就带了一个斗笠,一个风月宝鉴。 小乔更是如此,浑身上下,就一个镯子,一件道袍,道袍还是李渔的。 等他们来到薛府内院,被眼前的情形给惊着了。 车队出门之后,绵延开浩浩荡荡的人群,光是丫鬟就有百十来个。 这些小丫头,叽叽喳喳,群雌粥粥,隔着几里地都能听到她们在那嚼舌头。 这群人什么时候能到汴梁? 李渔自己知道,这一趟与其说是远行,不如说是逃命。 在人群很快就看到在那指挥的薛蟠,李渔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怎么这么多人?” 薛蟠得意地说道:“我们薛府的排场,还可以吧?” 李渔眼珠一转,计上心头,笑道:“不错不错,你这样...” 他在薛蟠的耳边,细细一说,薛蟠皱眉道:“这是为何?” “按我说的办就是,不然走不掉。” 薛蟠想到暗中害自己的人,若有所悟,说道:“行,都听你的。” 薛家的车队,慢慢悠悠去往贾府,马车内薛夫人心情很好。 马上就要见到姐妹了,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小道长要带着儿子女儿先走,还要自己尽量地慢一些,遇到寺庙道观都去拜拜。 贾宝玉的娘亲和薛夫人是亲姊妹,都是王家的小姐,自小关系也好,只是出嫁之后,很少能遇到。 她想着姐姐,又想着儿子女儿有了修道的机会,心情着实不差。 “姐姐送的佛像果然灵验的很呢,等在贾府住一段时间,我也去汴梁瞧一瞧。不然一双儿女在外,总是叫人放心不下。” ...... 夜幕降临时,城墙处传来一阵狗吠,隐隐传来人声。 那是巡逻的差人,金陵城中施行严格的宵禁,晚上不允许大家上路出门。 若是有寻欢作乐的王孙公子,也只能在相好的绣榻内住一晚。 虽然大明的风气逐渐败坏,尤其是官场,但是宵禁这一条,大家都还是遵守的比较好。 金陵城郊,夜色如墨,一身道袍打扮的宝钗,看上去就像林灵素身边那些的小道姑。 她这辈子,可能都没穿过这种道袍,倒也没有任何的不满。一双好看但是绝对称不上灵动的眸子,不知道在想什么,盯着前方的黑暗。 从小到大,她还是第一次在入夜之后出门,而且身边还有几个陌生人。 她突然记起,自己小时候,被哥哥带着溜出了院子。 那时候爹爹真的好生气,他用棍子打的哥哥屁股都渗血了,但是哥哥依然咬着牙朝自己笑。 从那之后,宝钗再也没有做过让爹爹生气的事,不过哥哥依然是我行我素。 后来爹爹就死了,娘亲打心眼里宠溺着哥哥,宝钗其实也是一样。 薛蟠纵有万种不好,他对自己的亲人是真心的,对朋友也是。 “宝钗妹妹?” 李渔一开口,打断了宝钗的思绪,她惊奇地看到,在空中出现一段好看的流苏。 哥哥已经迫不及待坐在了上面,大脸盘子到处乱看,兴奋不已。 旁边的小道长,时不时和他笑着解释,似乎还在指点他。 小乔伸手把宝钗拽了上来,流苏缓缓升空,在空中御风而行。 这边是仙家手段么? 宝钗心思细腻,对人与人的感情,看得十分淡薄,除了至亲。 她见多了哥哥的狐朋狗友,都是打着弟兄的名义,贪图哥哥花钱如流水,跟着他花天酒地而已。最可恨的是,他们把哥哥哄得团团转,还真拿他们当了朋友。 但是眼前这个名满天下的道士,似乎不太一样。 感觉到小姑娘的目光,李渔转头跟她笑了笑,接着又继续和薛蟠讲解起来。 薛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