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向奥匈帝国索要特兰提诺、提罗尔、的里雅斯特、整个伊斯特利亚和达尔马戚亚沿岸等地区。 实际上,意大利在战争之前态度就已经十分暧昧了,战争开始后,更是直接摒弃了三皇同盟,保持中立。 意大利民间对于奥匈帝国的前身奥地利帝国抱有仇视的态度,双方也有传统的领土争端。 如果不是当初意大利需要德奥支持同法国在非洲竞争,意大利压根儿不会参与三皇同盟。 意大利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发生战争时,得到了南华帝国的帮助,双方维持着良好的关系。 这时候三皇同盟对于意大利的作用已经小了很多,因为南法同盟的关系,南华在意大利和法国之间起了缓冲作用。 法国的主要目标在1904年签订诚挚协定后就从殖民扩张变成了对抗德国,开始战略收缩。 意大利和奥斯曼帝国的战争结束后,法国干脆重启了和意大利的谈判,划分了双方在非洲的势力范围。 这么一来,三皇同盟对于意大利来说,已经没有了任何必须留在其中的理由。 意大利对三皇同盟最后的尝试,是以战争相威胁,要求奥匈帝国交出近两万平方公里土地。 这是欧洲的两万平方公里土地,虽然在南欧,但是距离地中海也不远,相对于贫穷的北欧和野蛮的东欧,这块地方还是不错的。 ps:北欧的发家也依赖于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在此之前这里只是不适合生存的贫瘠土地。 奥匈帝国当然不愿意,不过在德国的坚持下,还是同意了意大利人的大部分要求,只是对于对于部分条件进行更改。 不是否决,是以建立自由城市,或者承认意大利主权,亦或者保证不干涉事物等为后缀进行更改条件。 例如意大利还想在罗马尼亚成立一个大公国,不受罗马尼亚管理的大公国,奥匈帝国没有正面回答,但是承诺不插手罗马尼亚事物,并表示对阿尔巴尼亚没有野心。 奥匈帝国几乎已经退让到里海去了,意大利不少人也心动了,毕竟德奥的要求只是希望意大利不要参战。 意大利其实已经几乎同意了这个条件,意大利中立派领袖乔利蒂反对参战,要求同意德奥的条件,意大利坐享其成就行。 但是,此时的意大利已经被主战派所掌控,首相萨兰德拉在垄断阶级的支持下,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就在许孙明抵达伦敦的第三天,意大利向奥匈帝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完全同意意大利的一切条件,不然就是战争。 奥匈帝国也看出来了,意大利只是找个借口而已,这次同意了,过几天又会有其他要求。 还不如趁现在,边境上有一定防御工事,而且还有一定地形优势的时候,和意大利打一仗。 不过,意大利的动作太快了。 头一天发通牒,二十四小时后宣战,宣战的同时,军队就已经发起了进攻。 而此时,奥匈帝国从前线往回调动的第三集团军,以及四个刚刚组建不久的师还没有坐上前往西部的火车。 看起来,奥匈帝国要吃亏了。 “这件事,长安知道了吗?陛下有什么指示没有?”罗宇担忧的看着报纸,不时发出两声咳嗽。 “胡西华大使已经将电报发出去了,即便没有发,国内应该也收到了意大利参战的消息。” 许孙明摸了摸鼻子,露出苦笑。 前两天,英国人还天天嘘寒问暖的,一天起码十个宴会邀请。 但是就在昨天下午,意大利向奥匈帝国发布最后通牒后,昨天晚上来参观团下榻处的英国人一下子锐减了九成。 剩下一成是外交部的工作人员,负责安排参观团的日常生活。说白了就是接待员。 而今天,已经到午饭时间了,只有一个英国外交部的秘书来了一趟,和平时几十个人的模样大不相同。 仅仅是四五天时间内,落差大到离谱。 仅仅是这些,许孙明并不在乎,他甚至觉得这些人很烦,天天都是宴会,有意思吗? 重要的是英国人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否意味着他们不需要华夏了?那之前谈好的条件,是否还奏效? 如果不能,那么国内做了那么多战争准备,应该如何? 意大利人的实力,许孙明有所耳闻,陆军人数170万人,不过弹药武器缺乏,新式火炮数量也不多。 最重要的是,意大利人战术十分陈旧,即便经历了意土战争被土著打的出不了城,意大利也没有做根本性改进。 海军有四艘新式战列舰,三艘为排水量两万吨,装备四座三联装305毫米火炮炮塔的战列舰,一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