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双剑合璧(1 / 2)

正德崛起 何气生财 1015 字 2023-08-19

长城之称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自西周时期开始,历朝历代延续不断修筑。

到了现在,虽然已经连绵数千里,可依旧未能形成后世一般的景象。

据朱厚照所知,这最后一次大规模的修建长城,貌似是在嘉靖年间。

现如今的长城,除了明朝几位先帝修建的之外, 更多的还是拾前人遗穗,大多数的城墙,应该都如眼下这般,年久失修,破旧不堪。

而朱厚照之所以变色,并不仅仅是因为眼前城墙的残破。

更多的, 还是因为长城。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有了这长城,隔绝塞外鞑虏威胁,保中原大地平安无恙。

可历数过往。

从北元,到现在的鞑靼不断犯边,再到后来的满清入关。

这长城真的就如世人所言的那般有用吗?

再者。

即便是有了城墙。

可这驻守之人,你又去何处寻找?

数百万的边军,分散在大明的九边重镇之上。

真正落实到一处关隘,所剩下的也不过是一个千户所而已。

更有甚者,有的地方就派了一个百户所驻扎在那里。

外虏不来则以。

真若来的话,就这么百十多个人,又能抵挡多久?

是!

你可以说,他们可以点燃狼烟,通风报信。

但是等你大军赶到的时候,人家草原骑兵早就已经不知道肆虐到了哪里。

一个在前面不断抢掠,一个在后面紧紧追赶。

等到草原骑兵志得意满,又寻得一处把守松懈的关隘逃了出去。

到最后。

这城墙,根本就没有起到该起的作用。

在朱厚照看来, 与其千日防贼,不若永绝后患。

他草原骑兵可以肆虐中原,为何我大明的铁骑, 就不能去草原上跑跑。

什么地广人稀,后勤不足。

在朱厚照看来,那都是借口。

地广人稀,那就把内陆的人口往外迁移,只要大明的人多了,即便是鞑靼,他也不敢轻易冒险。

至于后勤,那更是一个笑话,只要步步为营,边强边战,何有后勤之虑?

朱厚照目不转睛,看着面前的破旧城墙,神情也变得越发冷峻起来。

另一边。

姜三已经和阳和口的守军交涉完毕。

虎贲军在阳和口千户所外驻扎,度过今晚之后,明日即开拔塞外。

在此处值守的,只是一个千户而已,再加上有朱厚照的手谕在手, 他们哪里敢多言, 战战兢兢同意姜三所言的同时, 还不忘问询,是否需要帮助他们准备粮草。

对于这种请求,姜三自是没有拒绝的道理。

毕竟他们所携带的牛肉干和油炒面等物,那是留着在关键时刻吃的。

眼下这般时候,一切还是能省就省最好。

毕竟谁也猜不到,接下来的战事,会发展成何般模样。

……

一夜的时间很快过去。

第二天天色方明之时,东厂的探子就过来奏禀。

鞑靼大军,如今已经聚集在大同边镇,双方正处于对峙阶段。

不过。

按着以往鞑靼的行事分析。

这大同外面的大军,可能又是鞑靼的惑兵之举。

他们在那里集结,极有可能是为了牵制大同的边军,好掩护另一支奇兵的破关。

但是。

因为草原外面,并不属于东厂活动范围的缘故。

所以他们直到现在,也没有查出,对方的那一股奇兵,到底目标何处。

萧敬听到这般奏报,自是愤怒万分。

要知道如此消息,还用他们打探?

随便差人去大同看一下,就能获知,如此这样,怎么能显现出东厂的不同之处。

萧敬盛怒不已,对着前来奏禀的探子就是一番咆哮,要不是朱厚照路过,萧敬不知道还要训斥到什么时候。

朱厚照坐与马上,准备动身的他,已然做好了全幅准备。

此刻在听到萧敬的奏报之后,眉头微皱的他,心中也有些不悦。

不过就如那名东厂探子所言。

关外,确实不是东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