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刘辩重立南北军(1 / 2)

“蔡大人,我说你记,陛下方才所言皆是要入史书的。若有不足的地方,张常侍请补充。”

袁滂无奈地看了一眼蔡邕。

蔡邕却不觉得累,反而哈哈大笑,引得一众大臣和庄稼汉也一起大笑。

后世之人读到少帝问事与田亩之间,觉得如此事迹不该居于庙堂之上,索性改编成书流传坊间。

“张常侍,皇庄之事本就是你负责,我也干了农活,该放饭了吧?切莫铺张,与众人一般便好。”

刘辩挑眉看向张让,他立刻冲入庄内开始催饭。

皇庄内,田亩中。

刘辩看着远处的炊烟,啃着一块薄饼,就着凉水顺下,倒也无比惬意。

“蔡大人,袁大人,此事应该让朝臣尽知啊。”

唐瑁拱手说道。

“我也是这个意思,但石油之事不可透露,朝中不乏有表里不一之辈。”

“袁大人所言甚是,表奏我已写好,不知明日,两位谁来开口?”

蔡邕看着唐袁二人,沉声问道。

“陛下可用之人太少了,如此年纪,竟要日日忧虑国事,做臣子的有罪啊,还是让我用这篇表奏拉拢一二吧。”

“唐老有可用之选?”

袁滂问道。

“侍中杨彪,弘农杨氏可用,京兆尹司马防,颍川司马氏亦可用!”

“不行,还得加上王允王大人才好,三人共同表奏,”

此刻的袁滂也是一心为了刘辩着想,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蔡、唐两人一致同意。

“先前我观陛下手指地图,居于汝南和颍川处,稍有滞阻,但颍川世族如今以国丈为首,我想陛下之意该是拉拢的。”

“但陛下刻意提及我非汝南袁氏,似是对汝南袁氏颇为忌惮啊。”

袁滂见两人首肯,继续说道。

“的确,汝南袁氏本就是四世三公,嫡子袁术又是汝南太守,朝堂之上司空袁逢又无亲近陛下之意,其心难料啊。”

唐瑁点头道。

“人心难测,说不定此番表奏后便能让这群墙头草不再两边倒。你我三人除了国丈之外,谁又是一开始就对陛下信心满满呢?”

蔡邕说罢,将表奏递给了唐瑁。

仨老头一顿猛聊,饭是一口没吃,却定下了疏袁的计策。

刘辩自从有了玉玺国运的加持,耳聪目明,太庙之中便是何处落针都能听得一清二楚,仨老头说话,他又岂能不知,只是由着他们去罢了。

毕竟对于汝南袁氏这只大老虎来说,刘辩觉得真的没有拉拢的必要,袁绍色厉胆薄,袁术更有称帝之心,如此世家,还是灭了的好。

刘辩和童渊两人见仨老头不吃,默默地在一旁狼吞虎咽,今日他最开心的除了大捷之外,还能收获荀氏叔侄。

“国丈……荀氏叔侄,荀彧可直接入朝觐见,荀攸便送与孟德一用,切记,莫要搞混了。”

刘辩咽下口中食物,大声说道。

“臣遵旨。”

在刘辩的意难平中,荀彧也算一位,无汉禄可食,实在不该是这位王佐之才的结局。

而且,有了荀彧之后,郭嘉和戏志才还会远吗?

刘辩思索着,又吃了块饼。

时值午后,他想着难得出宫,索性便放慢了回城的脚步,带着众人在洛阳城中逛了一圈。

期间刘辩见到商户多半闭门,行人面无喜色,便出言询问。

接着从张让处得知,黄巾之乱时,便有许多人口逃往荆豫之地。

这事让刘辩颇为不爽的同时,也拔高了他拿下荆豫之地的欲望。

“童渊有一事不解,天下乃是陛下的天下,为何还要夺取荆豫之地?”

“老师,朕虽归位天子,但权力早已下放,各大太守刺史更有私兵,有刀在手,又岂会心甘情愿重新拱手称臣呢?”

“当然,其中也不乏忠义之辈,但朕必须要告诉他们,朕有光复大汉的能力,这样他们才会真心实意地重归大汉麾下。”

刘辩坐在车内,缓缓说道。

“对了张让,朕年岁也差不多了,宫中该备一些酒了,农庄新研制的酒水,先抽一成送入宫中。”

“陛下,今日我已去过作坊了,酿酒师说,再过小半年,便能有一批不错的成酒了。”

“此事你做得不错,但你已位至常侍,朕封无可封,你说朕该如何赏你?”

刘辩侧目问道,他觉得宦官还是要时常敲打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