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定义判断 李广难封(2 / 3)

嗯别的先不说,至少在公平性上,考编比科举好上很多。

其次从录取人数来讲,有些朝代两三年才考一次,而一次录取多少人呢少的十几个,多的几百个。

但我们现在每年国考一次,招录三万多人,各省的省考也每年各一次,加起来大约招录十一万人。

最后是报考的条件。古代都是一级级考上去的,最终能参与科举的人,并不会很多。

但是现在,我们基本上本科毕业,专业符合就能报名了,就拿去年的国考来说,共有一百五十多万人参加了考试,省考至少是五百多万的人参考。

这是个什么概念

秦朝。

嬴政险些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在看到李斯等人同时睁大的错愕目光中,他才肯定,自己没有听错。

六百五十多万人参加考编。

大秦才多少人这就相当于大秦每四、五个人中,就有一个参加考编。

而且还仅仅是一年的人数

“后世竟有这般多的人,前仆后继地要为国效力。”李斯不由得感慨,也难怪天幕从第一次出现起,就开始说秦吏的个人职业道德不行,秦律的普及率太低。

李斯开始相信,普及秦律一事若放在后世,恐怕只需要几天而已。

唐朝。

“你们可听清了六百五十多万的人,参加了考编。”李世民的头都开始发晕了,同时也有些心痛和羡慕,“近大唐一般的人数”

“后世定然是个国泰民安的盛世啊”长孙无忌情不自禁地感慨。

“但这些同挑选治国人才有关吗”魏征忍不住问道,“天幕是否没能切中要点”

在大基数之下,就算考编和科举所选拔到的人才占比是相同,更甚者是比科举小的,那么在总体数量上,也会比科举多上很多。

更不用说古代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了,所取出来的,真的是士吗

被束缚禁锢在四书五经里面,就算文章写得再好,也不代表做官就做的好。

而我们现在的考编,选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人,而不是为官者。只有先历基层,了解民生,知晓痛点,才能知道什么是人民所需要的。

从群众中来,回群众中去。

天幕的这一段发言,把诸朝都震地不轻。

也就导致不管何夏夏在直播间再怎么问,宋某人都没有再提问了。

因为宋某人王安石,此时正准备对科举的考试内容进行变革,这才有了这么一问。

可这一问的结果,不仅没能给他稍作参考,反倒将他眼前的路全都给遮掩上了厚重的浓雾,令他一时茫然。

那既然宋某人不说话,我们就进入到定义判断的部分吧。

这次也是错了两道。

首先第一题,变文,顾名思义就是变换文词,指使用不同的文词在文中表达出相同的意思。下列选项中,属于变文的是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

b、冯唐易老,李广难封。2

c、善者不辩,辩者不善。3

d、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4

请告诉我,你们的答案

西汉。

刘彻一不留神,就听到了两个颇为熟悉的名字。

冯唐易老,他姑且知道是在意指什么。

可李广难封恐怕就只有一个原因了,但是天幕当真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起吗

尤其是刘彻还想到了李广的堂弟,李蔡,现如今已被封为乐安侯。天幕应当不至于,连这个也要讲起吧

刘彻不免有些担忧,李广年岁也已经大了,这万一要是承受不住,可如何是好。

“快传令下去,所有人不得擅自询问天幕,有关李广之事。”刘彻当机立断,不问对大家都好。

北宋。

这已经不是范仲淹第一次在天幕处听到自己所写的岳阳楼记了。

他原先一直很想听听天幕讲起自己。

不为别的,就是想知道此次的改革失败之后,他日是否仍有有志之士,能力排众议实现变革,令大宋长治久安。

可他并未等及天幕提起自身,便从王安石、陆游等人的生平里,看到了结局。

并且时至今日,他仍未能看到,朝堂之上出现一丝半毫的改变。

当真是应了这一句话了。

这题的答案是a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说简单也简单,就是“居”和“处”都是在哪里哪里的意思,属于用不同的文词表达出了相同的意思。

但是我做题的时候,根本没往这么简单的字眼上想,眼睛里只看到了“庙堂”和“江湖”这两个词,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错误选项。

接着眼神再一路往下扫,就注意了d,“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