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呵呵,本王这个侄子,好的很啊。”
朱高炽低着头,咬牙问道“父王,我们该怎么做”
朱棣哀叹一声,疲倦地说道“罢了,引新军之策入三卫,静候机会吧。若苍天眷我,必有转机。”
“王爷,平安求见。”
丘福低声通报。
朱棣面色一凛,朱高煦等人也有些慌乱,平安前脚抓了张玉、朱能,后脚便来燕王府,是什么意图难道说他已得到旨意,想要将燕王一众槛送京师
“没有卫队。”
丘福补充道。
朱棣目光幽森,起身下床。
徐仪华连忙搀扶,朱棣摇了摇头,说道“不碍事,若这点风浪都经受不住,本王又如何驰骋漠海让平安来吧。”
主殿。
平安向朱棣行礼,带着歉意说道“今日收到情报,张玉、朱能挑唆士卒对抗朝廷,意图谋反,事发紧急,都司来不及请示燕王,缉拿张、朱两人,还请燕王体谅。”
朱棣冷着脸,挥袖,将桌上的茶碗扫在地上,厉声说道“体谅张玉虽是元朝降将,却归顺我大明,立下汗马功劳,在捕鱼儿海战役中,更是威名赫赫,又曾随蓝玉征讨远顺、散毛诸洞,为太祖器重,任安庆卫指挥佥事。”
“后随本王,出塞征战,作战骁勇,足智多谋,屡建功勋,如此赤胆忠肝之人,你们竟然说意图谋反那朱能原本是我燕山中护卫副千户,见他忠勇有为,便将其提拔为右护卫指挥佥事,追随本王多年,什么品性,本王会不知”
“莫要说什么挑唆士卒对抗朝廷,便是一句不忠于朝廷的话都不曾说过。何来谋逆平安,你若拿不出证据来,休要怪本王奏报京师,问你失察、纵兵、污蔑之罪”
平安看着发怒的朱棣,只平静地拿出了一叠纸张,放在了桌子上,轻声说道“这里有一百份三卫士卒口供,都司衙门还有四百多份,若燕王大人需要,本都司不介意再往返一趟。只是希望燕王,保重才是。”
说完,平安施礼,大踏步走了出去。
朱棣面色阴晴不定,拿起那一叠供词,看着上面的口供,耳中陡然传出了阵阵轰鸣,眼前一黑,再次昏厥。
平安听到了动静,但却没有回头,出了燕王府,直奔都司衙门,下令北平府戒严,没有都司命令,任何军队不得擅自调动;命令盛庸带兵三万,盯紧燕王三卫,一旦有异动,无需请示,可直接动手。
坐在都司衙门中的,不止是平安,还有张昺。
张昺对于平安的行事方式很是不放心,提醒道“若没有朝廷许可,万万不可动用大军,清绞三卫,更不可围困燕王府。”
平安知道张昺是好意,不请旨而动燕王,那是擅专兵权,肆意妄为,是对皇室威严的蔑视与挑衅
其下场,也可预料。
虽然朱允炆给了张昺、平安、盛庸很大的权力,甚至嘱托过,一旦燕王有异,可主动出击。但嘱托归嘱托,没有明确的旨意下来,万一出了问题,那谁来背黑锅
平安清楚这个道理,但更明白,对付朱棣这种厉害人物,要么不动手,要么就直接干死,拖得时间长了,那死的人,便是自己。
“我给朝廷去一封奏报。”
平安清楚此时局势复杂,写完奏报,刚想以八百里加急送出,盛庸却匆匆跑了进来,脸色惊疑不定地喊道“不好了。”
“难道说燕王真的行动了”平安面色凝重,霍然战了起来。
盛庸上气不接下气,看着略显惊慌的张昺,还有镇定冷峻的平安,连忙说道“燕王,燕王,他疯了”
“疯了”
张昺一脸疑惑。
平安瞪大眼,有些错愕,难道不应该说燕王反了吗
怎么说是燕王疯了
盛庸喝了一口冷茶,打了个哆嗦,然后看着平安,严肃地说道“刚刚得到消息,燕王朱棣,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