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蜂拥如狂,冲入了龙王庙,知县以朝廷命官压百姓,却被数十名百姓活活打死,尸体从龟山之上,丢到了山下的河水之中。”
孙岳猛地抓起茶杯,掼在地上,脖子青筋直冒,喊道“这个魏八才该死杀得好若是老子在,他早死了”
杨俊看着孙岳不说话。
现在已经不是死一个知县的问题了,而是民众暴乱杀官的问题,若是不处置这些乡民,那朝廷威严必然受损,日后出点事,百姓就敢杀官,那还了得
可若是处置了乡民,就眼下怀远百姓状况,极有可能会引发更多民变,到时候演变为造反或屠杀,朝廷都不可能饶了怀远官员。
为了怀远卫所有同仁的前途与脑袋,与孙岳有故交的杨俊才会被选派至中都凤阳。
孙岳也清楚此事的严重性,不敢耽误,带着杨俊找到了凤阳知府徐安,将事情原原本本地讲述了一遍。
知府徐安是一个久经官场,面对此事也毫不慌乱,条理清晰地安排道“眼下最紧要之事,是救灾赈灾。孙大人,还请你带三千军士,自凤阳取粮,先行赶至怀远,我安置好凤阳之事后,随后便到。”
“杨佥事,你立即返回怀远,仅扣留行凶暴民即可,莫要惩治与处罚。从怀远吏员中,挑选有威望之人,暂行接管县衙,统筹救灾之事,怀远卫悉数参与救灾,与民同在,莫要寒了百姓之心。”
“此外,安排水性好的人,调查涡河大堤,查看损毁状况,勘探能否重新筑堤,若不能,水势危急,可安排百姓迁移至凤阳府地界。”
孙岳、杨俊听闻之后,辞别徐安,匆匆而行。
徐安紧锁眉头,提笔写下一封奏折,安排人以最快速度递送京师。
怀远是悲伤的,凤阳是忧愁的,可此时的京师,却是喜气洋洋。
三佛齐使臣郑伯已于数日之前抵达京师,在天界寺里修习了礼仪,于七月十九日,正式朝见。
为显天朝威仪,也表隆重之意,奉天殿外东西两侧,皆设置了黄麾,选派二十四名彪横金吾卫站岗。
朱允炆端坐在奉天殿,面色肃然。
会同馆大使引郑伯进入奉天殿,大使跪拜,禀告道“启禀皇上,南洋三佛齐国王梁道明,差遣使臣郑伯,前来朝见。”
朱允炆微微点头,以示自己清楚了。
在郑伯身旁的通事官,低声提醒郑伯行礼。
郑伯向前一步,双手托举国书,跪拜道“三佛齐国王梁道明,遣臣持国书朝见大明皇帝,祝大明国泰民安,世代隆昌。”
朱允炆问道“梁国王可还好”
郑伯回道“臣来之前,尚可一日食肉十斤。”
朱允炆听闻之后,顿时笑了起来,一天吃十斤肉,是有些夸张了,不过人家也只不过是借廉颇的典故告诉自己,梁道明精神的很,不算老。
“朕听闻梁国王,也算是华夏之人,是否为真”
朱允炆示意通事官接过国书,询问道。
郑伯严肃地回道“回大明皇上,梁王乃是广东南海人,后羁旅海外,在华人与土著推举之下,方为国王。”
朱允炆微微点头,道“赐座,舞乐。”
此时,文工团中,二十四位清绝女子轻柔而至,随乐声而舞,曼妙之姿,翩然动人,直让郑伯感叹,不愧是天朝上国。
朱允炆低头看着梁道明写的国书,双眼不由眯了起来,眉头微皱。
国书的字很多,但内容却很简单,提炼为一句话,那就是
让我梁道明成为大明的臣子吧。
朱允炆暗暗吸了一口气,梁道明竟然想要臣服于大明,将三佛齐直接并入大明的版图
他并没有请求大明水师进入三佛齐所在水域,更没有想要与大明结盟,而是用华人身份,以思乡心切等为由,希望可以成为大明的子民,脚下踏着的是大明国土。
“这是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阳谋啊。”
朱允炆很清楚梁道明的打算,即借助大明水师的力量,让他彻底站稳三佛齐,彻底解决陈祖义与满者伯夷的威胁。
历史上,三佛齐确实是大明帝国的领地,在朱棣时期。
不过说领地,并不完全合适。
没错,如果你找一份大明永乐时期的地图,确实是可以看到在南洋之中,有几块地插着大明的旗帜,挂着的是大明的招牌。
但是
大明虽然在这些地方设置了宣慰司与宣慰使,但基本上都是用的本地人,而且,没有驻军
这就是典型的“一国两制”
,大明搞大明的一套,南洋各地的宣慰司自己搞一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是自己说了算。
这种高度自治且没有大明驻军的地盘,说他是大明国土,实际上是只能满足下皇上的天朝梦,在现实意义上来看,它们只是一个渡口。
没错,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