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不争,便是最大的争(1 / 2)

解缙、郁新、黄子澄跪接旨意,在“痛呼天命不予,圣魂长在”传入耳中时,解缙看了一眼黄子澄,发现他的脸色有些苍白。

解缙微微一笑,争执来争执去,不考虑问题本身,只考虑谁说了算数,这不合适啊,到最后,正义也不会站在你身边。

内侍念完圣旨,又留下一叠文书走了。

解缙拍了拍衣服上不存在的灰尘,道“当誉大明圣医,尊其遗志,葬于国子监太医院。雕铸人像,为后来者瞻仰。如此礼遇,岂是五品,从四品可比”

黄子澄冷着脸,不知说什么是好。

确实,皇上这一动作,彻底肯定了戴原礼的地位,还将其视为“圣医”,如此人物,哪怕是裹个草席子埋在国子监,那他也是后世人敬仰的圣医啊。

几品官的礼仪对他已无多少意义。

郁新并没有介意这件事,而是盯着桌案上的一叠文书,牙疼不止。

打开一看,都是前段时间朝臣上奏的一些文书,虽然有些超出了十日,甚至半个月,但毕竟皇上都清清楚楚地处理了。

皇上是办事的

现在棘手的问题就是,这大明二世,吾皇应勤勉于政,临朝奉天的奏疏怎么办

要知道这封奏疏中心思想就两点,一是皇上不上朝,二是皇上不处理朝政。

现在皇上处理朝政了,这封奏疏一半的中心思想都没了价值,换句话说,整个奏疏都不能用了

若是将这奏疏递上去,那不只是打皇上的脸,还打内阁的脸啊,内阁还得出面给百官讲清楚,皇上是处理政务的,这不是,奏折已经批复下来了

黄子澄也想哭,这皇上也真是,你早不批复,晚不批复,非要等到百官联名之后再批复,这不是拿人开涮,逗人玩吗

自己耗费心思,组织了一批人,就想要立威,赢得更多的政治资本,彻底在内阁中站稳脚跟。现在好了,自己组织的,还得自己去解散

解缙很得意,优哉游哉地哼着白蛇传中的戏腔,看一眼黄子澄的脸色,解缙就开心多一分。

这些人太急功近利,太想要占据高位,想要权势了。

可是他们不了解的是,想要在朝廷混,第一要诀那不是和老板对着干,而是站在老板的身后,一切听老板的话。

想当初,自己面对太祖爷,那可是屡屡上书,就连韩国公李善长被杀之事都敢插一脚,自己有的是勇气,有的是正义,可结果呢

十年之后再用,这就是自己的下场

在家的日子是如此的苦闷与无聊,如此的落寞与苍凉,认真来说,自己当初的失败,只是因为政治上的幼稚,没有看穿政治斗争背后的真相。

所有的政治纷扰,只有一个真相

皇权至上

朱允炆是一个有智慧的帝王,他的见识、才情、能力、睿智,足以让他成为一个开创太平盛世的伟大君主,在这种的帝王之下,自己要做的就是揣测皇上的心思,顺从他的心思。

 ,郁新还没看懂,黄子澄更没有看懂,所以,他们不会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郁新翻看过朱允炆批复过的文书,叹息道“差人送通政司吧,至于大明二世,吾皇应勤勉于政,临朝奉天的奏疏,就由内阁驳回吧。”

黄子澄没有意见,也无法有意见。

但解缙不乐意了,道“百官上书,无论如何都需转呈皇上,这件事就不需要争论了吧依我看,还是递送给皇上的好。”

郁新、黄子澄脸色变得铁青,这话被解缙原封不动地奉送回来,这可就有些脸疼了。

黄子澄清楚,若是解缙一意孤行,想要将这份奏疏捅到皇上那里去,那谁都拦不住他,可一旦这样,这封奏疏上写下名字的这些人,那可就是罔顾事实,捕风捉影,胡乱弹劾,这可是要受罚的。

虽然说皇上之前是没有处理政务,但那是之前,不是现在,也不是后面几个时辰。

如果送上去,皇上看到奏疏的时候,明显是在他处理政务之后,好不容易开始勤于政务,这刚开了个头,就被大臣劈头盖脸骂了一顿,万一怒火滔天,这联名的人可就真的倒霉了。

这些人倒霉,那黄子澄、郁新的政治力量可就大受损害,这个结果,两人并不想承担。

郁新沉吟许久,看着解缙道“杨士奇管理国子监,收效甚大,又是鲜有奇才,我与黄子澄会联名请旨,提升其为礼部侍郎,兼任国子监祭酒,同时负责戴原礼的丧事。”

黄子澄惊讶地看向郁新,嘴巴张了张,终没有说出劝阻的话。

解缙深深看着郁新,这个老狐狸是在用杨士奇来保自己身下的这群人。

杨士奇与自己都是江西吉安府人,可以说有着一层乡谊关系,且两人在政见上多次不谋而合,交往甚密。在郁新、黄子澄等人眼中,杨士奇是自己一派的人。

只不过他们真的认为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