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臣觉得陛下应该吸取大明朝的教训,及时确定储君培养的方式。 储君不提前教导,他即便登基,也会对帝国造成极大的危害。” 李志升说话的同时,观察着皇帝苏河的表情。 他看到皇帝苏河表情不太好,心里担忧的同时,也认为他赌对了。 皇帝苏河表情有了波动,这代表着他极为关心储君的培养,自己的激将法有了效果。 李志升拿大明末代皇帝举例,就是为了刺激皇帝苏河。 皇帝苏河不想让子孙后代落得这个下场。 肯定要确立储君培养制度,他们就能管中窥豹,了解到皇帝苏河,属意的太子人选是何人? 他们只有现在投靠可能性最大的皇子,才能攥取最大的利益。 朝堂上,很多心思玲珑的大臣,看出李志升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们暗中竖起大拇指,赞同李志升这个办法。 激将法极为有效,就是用在这种场合,容易被皇帝苏河记恨。 皇帝苏河脸色微微发生变化。 新朝会分析前朝灭亡的原因,把前朝暴露出来的明显问题解决。 大华帝国也不例外,那些修明史的翰林,不断通过各种细节,总结着明亡的原因。 这也是皇帝苏河提出税制改革,朝堂上阻力很低的原因。 民间的阻力,传统士绅被消灭。 那时民间商贾,还没有形成规模,没有话语权。 朝堂上的百官,也了解明亡的最大原因,就是朝廷没钱。 对于明朝的储君培养制度,大华帝国也有很多人专门研究。 明朝的制度,只培养储君一人。 其他皇子全部当猪养,他们的治国水平,连很多秀才都不如。 明朝中后期,出现三次不正常的皇位更迭,就能看出这些非嫡长子出身的皇帝,他们的表现。 景泰帝朱祁玉不是合格的皇帝,他是遇到千古名臣于谦。 于谦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嘉靖帝朱厚熜无师自通,天资聪慧,政治手腕远超常人。 崇祯帝朱由检,他就是没经过系统储君教育皇子的表现,明朝灭亡最大的责任人。 皇帝苏河看着李志升等人的表现。 他缓缓说道:“李爱卿说的有理,皇子们都要可堪大任,以应对意外情况。 皇子们除了正常上学之外,每周还要拿出一天时间,让他们学习更专业的知识。 朕会根据他们的学习进度,为他们选择合适的人教导,教授他们治国理政。 这项课程,面向所有适龄皇子。” 皇帝苏河这句话一出口,立刻把满朝文武镇住。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让所有适龄皇子,全部享受专门为储君准备的课程。 皇帝苏河既然决定这么做,储君的选拔,肯定不会采取嫡长子继承制。 李志升等人,等来了确切的消息,却不是他们希望的消息,脸上十分沮丧。 首相魏时鸣立刻公躬身行礼道:“陛下圣明。” 李志升的声音有些颤抖道:“臣请陛下三思而行。” 皇帝苏河从龙椅上走下来,他走到皇极殿院落中,文武百官的中心。 他长叹一声道:“关于大华帝国储君的选拔制度,朕已经想好。 朕的子孙后代,绝不能出现类似晋惠帝司马衷,这种不知民间疾苦的皇帝。 朕的子孙后代,绝不能出现类似宋钦宗赵恒,这种不知兵事,信任术士,导致亡国的皇帝。 朕的子孙后代,绝不能出现叫门天子朱祁镇,这种带敌军入寇的皇帝。 谁都不能保证子孙后代,嫡长子各个贤明。 但朕能保证,众多的皇子之中,必有贤明之人。 大华帝国储君选拔制度,不看他的出身,只看他的能力。 众位皇子之中,选拔贤才立为储君。 为储君着,必须要有子嗣。 大明朝正德帝、天启帝,这两位皇帝绝嗣,才会造成后续的风波。” 皇帝苏河知道,嫡长子的智商参差不齐。 这其中有很多人,不适合当皇帝。 皇帝是掌握一个国家最高权力的人,不是随便选一个人,就能合格。 皇室之中,肯定会有合格的人,因为可供选择的皇子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