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识简直惊为天人! 咏春听桥的功夫,不练个几十年根本练不出来,苏乙怎么可能会使出来? 而且更让他惊喜的是,他发现咏春听桥这种精致的武功和粗放的抖大杆子结合在一起,竟格外契合! 这是因为大杆子练到极致,也需要以枪尖来感应劲道,然后抖动手腕,瞬间作出反应。 枪法练到极致,其实玩的也是微操。 不单是枪法,任何武功练到最高神的地步,都是要“化境入微”。 所以在原版剧情中,宫宝森让叶问掰开一块饼来考验他。 咏春听桥的功夫和抖大杆子的最高境界几乎是相同的武学理念,这一点是在李书文毫无保留传授给苏乙武功的时候,苏乙发现的。 然后他在教学空间里,尝试着将两者相结合,他竟发现以李书文传授的抖大杆子的方法来练咏春听桥的功夫,竟能另辟蹊径,以一种简易的方式速成。 然后他以此和叶问对敌,实战磨砺下,竟让他将两者渐渐糅合到了一起,这才有了现在让所有人耳目一新的震撼。 “这方法是取巧的,不得长久!”尚云翔很快看出了苏乙的缺陷。 毕竟是取巧,必然是有缺陷的。 以整劲抖大杆子,用的是全身力,而苏乙单纯用臂力,相当于把原本要用全身劲气驾驭的事情,交给了双臂,甚至只是持枪发力的右臂。 这样一来,右臂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这不是取巧,是革新!”宫宝森眼神复杂地说道。 这句话,让李书文等真正能打的宗师们,都心有戚戚,生出悲凉、憧憬等等一系列复杂的情绪。 原本抖大杆子要达到“人器合一”的水平,是要练几十年的。 原本咏春听桥的功夫,也非得几十年苦练才能达到。 但现在苏乙却将这一南一北,一豪放、一婉约的功夫,用一种化繁为简、抽丝剥茧的方法结合在一起,碰撞出惊艳的火花来,使得这两门高深的武功,只要掌握这种特殊的技巧,就可以施展出来。 哪怕它真的有很大缺陷,哪怕它真的对臂力有很大考验,但这种创新,谁能说它只是取巧呢? 它取了几十年苦功的巧! 宗师们练一辈子才能练就的本领,竟能取巧得来,这怎能让这些宗师们不心生震荡,心绪澎湃? 相比起其他宗师,宫宝森是知道苏乙身上有咏春的功夫的。 他很早就知道咏春这门功夫,当年五虎下江南的时候,他就听说过这门功夫,是南方很小的一个拳种,所习者甚少,但在当地较为有名。 但他也是在苏乙身上第一次见。 咏春和抖大杆子结合,竟能碰撞出如此奇葩惊艳的效果来,这让宫宝森心中豁然冒出一个念头来——南拳北传! 三年前,他应粤省主席李任潮之约,一手主导了五虎下江南之盛事,轰动整个武林。 只可惜,如此盛事,却因两个月后的一场政变,李任潮被常凯申扣押,而被迫终止解散,殊为遗憾。 但虽只有两个月,却也使得少林拳、太极拳、八卦拳、查拳等北派拳术得以传入粤省,在那里生根开花。 宫宝森一直认为国术要交流融合,最终同归一流,才是唯一出路。 在北方,因为武士会和国术馆的存在,各门各派已经有了同归一流的趋势。 但在南方,各个拳种还严格秉承着古老的传统,十分封闭和守旧。 三年前,宫宝森在粤省铩羽而归,是想着让北方的拳种传到南方去。 但现在,有了苏乙的启示,宫宝森突然有了另外的想法,那就是何不反过来,让南方的拳种传过来? “这是个祸害!”突然,马良的声音让宫宝森的遐想回过神来。 他回头一看,只见马良咬牙切齿指着台上的苏乙:“咱们苦练一辈子的玩意儿,却被这等偷奸耍滑之辈如此轻易就得了,他这样照猫画虎,偷工减料的玩意儿,传给后辈,难道不是误人子弟吗?这是奸邪之路,断不能容!” 此言一出,几乎所有宗师都眼露厌恶,包括孙露堂、尚云翔之流。 有的宗师们也许不喜欢苏乙,也许是名过其实,但他们对国术的热爱却是真真切切的。他们是真心希望国术好,希望这个行当能有光明前景。 这也符合所有宗师的利益,因为只有国术发扬光大了,他们这些宗师才会被后辈尊崇景仰,在史书上留下一席之地。 若是国术没落乃至消亡…… 数十年后,只怕就没人记得他们了。 哪怕是再淡泊名利的宗师们,也绝不愿意自己被历史遗忘,更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