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风气(1 / 2)

“当然了,接下来是这样。”周至又拿笔在纸上将刚刚梳理出的思维导图画了出来“老师们出题不会直接出,他们会变化形式”

“先给出一段古代扬州的资料,然后问,请分析扬州在隋唐以后成为中国南方重要城市的原因。”

“或者是这样,给出近代上海作为通商口岸的历史,然后问, 为什么列强们会选择沪市作为租界”

“要结合现代,那就是这样,给出深市的发展资料,然后问,为什么国家会让深市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来,三道题,我们一条一条往这些里边套, 把三道题的答案都套出来。”

“第一题,除了所有的条件都要答到外,要强调的自然是北方丧乱人口大量减少,经济基础的摧毁和隋唐大运河的开通。”

“第二题,当然要强调一下沪市作为海洋口岸,海贸的便利。”

“第三题,当然要强调靠近香江能得到大城市辐射作用和区域范围内的城市化水平高的优势,还有国家政策的支持。”

“一道地理题,同时可以变成古代史和地理综合题,近代史和地理综合题,政治和地理综合题。”

“这是今后高考出题的大趋势,考验我们的综合能力。”

“来,我们先把三道题各自所属于这道题的那些答题要点列出来。”

接下来思维导图的全图就做出来了,左边是大知识点;旁边一列是天时,地利,人和;再旁边一列是细项,后边是三个括号,分别对应上边三道题, 每一列括号里的所有内容, 就是那道题的全部答案。

大家开始讨论怎么填那些括号,等到讨论填完之后,周至拿起纸“图表做完了。辛夷,你背一下刚刚的要点。”

张辛夷顺着某道题的思路叭叭叭背了出来,惊喜万分“我记住了”

“老穆”

穆如云比张辛夷逻辑思维更强,这样的梳理方式最适合他,三道题一过早都滚瓜烂熟,一拍周至的肩膀“有你的啊肘子救了命了这是”

“大家都说赵校长给我们搞来的蜀都状元的笔记,但是这笔记其实也不是不能改,我们完全可以加以自己的思考,更上一层楼。”

“我们不仅要想如何答题,还要想如何出题,我觉得我们可以通过刚刚这个例子,想一想学习方法,有效提高。”

“老穆,数学你有这水平;舒意,政治你有这水平;剩下的语文地理历史交给我,文科就还剩下一门外语。”

“外语就是多听多读多记单词, 大家兜里要揣一个单词本, 不是高中的,而是大学的, 英文考试的拦路虎,其中一项就是生词,但词汇量,是可以硬性拔高的。”

“接下来我们就这样做,老穆和舒意各负责一科,我负责三科,英语就交给辛夷,每一科每一个知识点,都按这样一图配三题的方式,做出帮助记忆和运用的导图出来。”

“每天大家聚拢相互誊录,然后掌握,一天一点,争取这个期末,都考出好成绩。”

“到时候我在赵大嬢和杜阿姨面前,才好开口啊。”

“好。”张辛夷态度从来不是问题,鎏獾慕嵌瓤悸堑某潭取?br />

穆如云可以,但是限于数学“肘子,四班卫飞机是你铁哥们啊”

“对呀”周至开始琢磨起来“这事儿可以让何咏梅搭把手至于卫飞机,他娃那脑子就不是普通人类,但是人太懒了,老穆你得去缠着他,花点力气给他淘出来才行。”

“那我们就开始吧”江舒意已经不能等了。

“那就开始吧。”周至也点头。

徐有志开始明显感觉到班里的风向变了,文科班一个小内核开始形成,并且往外输出。

周至、穆如云、江舒意、张辛夷,明显形成了一个小团体,每天都在认真地鼓捣着什么,然后前十当中的叶欣、前十以外梁红等人,也被带动了起来。

几次考试下来,被带动的这些人,成绩提升很明显,其中住校生的进步,大大超过了走读生。

最近一次月考排名下来,班里住校生成绩进入前十的已经过半,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情况。

这样的风力甚至还吹到了二班和四班,他找胡雪梅和宁开江都打听了一下,二班的李强和杨和,四班的何咏梅和卫非,也开始有了类似的情形。

听宁开江说周至和穆如云经常到四班找何咏梅和卫非,而周至每个星期有两天,本来就在二班上晚自习。

这个风气当然让徐有志非常满意,既然一切向好,他也就没打算找周至探究具体内容。

结果最先找到周至的,是三班的班主任,同时也是一班的英文老师何秀。

何秀是第一次当高中班主任。

虽然人很年轻,但是夹川外语人才实在是太欠缺了,何秀因为外语科目业务水平全县最高,才被放到了这个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