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名画(1 / 2)

“因为夫人萧琼的关系,蒋兆和一家得以在胜利初期回到北平,而妹妹蒋万琦是一名普通的银行职员,她与家人团聚之时已经是四六年的夏末。”

“抗战八年,蒋万琦逃难八年,四个孩子里边,最后只剩下蕲春的大儿子还活着,归家的时候,瘦得只剩下一个骨架子,脏兮兮的,还得了传染病。”

“还乡中这个男孩,就是以画家大外甥回归时候的形象为写照,深刻表现出蒋兆和的悲怜、同情、亲悯、关爱之心。”

“饥寒交迫我彷徨,何时到家乡还乡的背后,是千百万难民的呼声载道,是中国一段惨痛至极的历史。”

“他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地位当在徐悲鸿之上。”周至轻轻地说道。

“徐悲鸿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从画风就能看得出来。”费观说道“不过徐悲鸿的写实主义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而蒋兆和的写实主义,就满是现实主义色彩。”

“传统中国话追求的是恬淡含蓄,气韵暗藏,直到徐悲鸿开始有了突破与改良,但是现实题材的作品,也只有巴人汲水、巴之贫妇,当然了,还有支持抗战而作的代表性作品愚公移山。”

“到了蒋兆和这里,现实主义题材人物画卷,才进入了集大成期,从领袖到工人,从老知识分子到农村小孩,无一不是画家笔下生动的形象。”

“他的画风成型,我们认为就是从这幅二哥出川开始的。”

“这是创作于三八年的作品”周至问道“出川组军,我记得是在三七年八月。”

“是的,之后就是三百万川中子弟,奔赴沙场。”

画面里是川军即将出发前,亲人簇拥送行,眷恋不舍的情形。

画面背景是街巷和无数出发的身影。主题是蒋兆和的一贯风格群像。

川军二哥带着英式钢盔,穿着布军服,武装带,背着棉被包,肩背长枪,扎着绑腿,穿着的却是草鞋。

形容瘦削,脸上一副着急出发的神情,却被身前一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女孩,眼巴巴地拉住水壶带子,二哥虽然着急,却又不忍心责备,只好对着边上的大人招呼。

而大人里有两个老人,老妇人明显伤心,不忍心看自己儿子上战场,转身背对着二哥,将苍头埋在老伴儿的肩头。

老头也是一脸的不舍,却对着儿子招手示意,让他快走。

老头身边是大嫂,弯腰上前的姿态,似乎是想要去抱回拉着小叔水壶袋子的女孩,却被身边一汉子拦住,意思是让自己女儿和兄弟多待一会儿。

这是一幅以牺牲小家,奔赴国难为主题的画作,是当时三百万川军子弟家庭的一个缩影。无论题材、技法、表情、身形,姿态,人物关系,都表现得真实而细腻,一下就打到了周至的心脏。

“伟大的作品。”周至喃喃地说道“我想要,多少钱”

现在在工美商场买东西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明码标价。

价格都是之前由专家们估量好,委员会复核通过,然后写成标签,之后任何一个售货员都可以卖。

不管你是将货捧到天上还是贬到泥里,工美既不会抬价,也不会降价,没有看人下菜碟儿那一套。

所以哪怕现在周至被这两幅画震撼到用“伟大”来形容,费经理依旧翻了翻标签“还乡风格成熟,画工精到,人物表情与内心刻画深刻,加上多次出展,在许多出版的画册里也有收纳,属于传承有序身份无疑的佳作,因此商场给定的价格五万。”

“而二哥出川我们收自民间,属于画家风格成型期的作品,笔法稍微欠缺了一些,加上之前一直没有名气,虽然同属重大历史事件题材,但较还乡还是稍有不足,所以商场最后沽定的价格是三万元。”

“有点过分哦。”周至抬手指着墙上一幅仇英的仕女图“那个也才十万。”

“那是美金。”费经理淡淡地说道。

“美金和人民币汇率不是一比一”

“呵呵你能一比一换得来,那也行。”

“这两张画不好升值的,你们工美压自己手里也很久了吧”周至有些犹豫了“都不是什么喜庆的题材。真就不能降一降”

“要喜庆题材也有啊。”费经理笑道“蒋兆和的老师徐悲鸿的作品,九州无事乐耕耘,那就够喜庆,要不要”

“什么”周至心里突突乱跳,这画虽然不如徐悲鸿八骏图那么家喻户晓,自己却也是晓得的“看看画呢”

“看可以,讲价不行。”费观拿出了僵化国企的那一套“肘子我丑话先说前头啊,三十八万,一分不能少。”

“我去”周至连眉毛都激动得飞动起来了。

这幅画他之所以有印象,是因为当年的新闻。

新闻中那场拍卖行负责人激动地声称,这幅画虽然以二点六六八亿成交,但是一点不值得奇怪。

因为在十五年前,这幅作品就创造了当时美术专题拍卖最高价,一百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