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一代宗师(1 / 2)

这下真是给雷得不轻,回了一阵神采问道“四表舅,这会是元代书画收藏名家的文学水准有这词在上头,你们还断定这画是真迹”

“诶”四表舅得意得很“正是因为这首词,我们更加可以判明其为真迹”

说完又将元人诗词曲集萃翻到另外一页“因为它偏偏是可以考证确定的元人词作”

“是吗”周至将书接过一看,果然,那首词作赫然就在上头

再读诗人小传“严忠济,字紫芝,雄伟善骑射,兼有文才。

其父严实,早年挈所部彰德、大名等八州之地,户三十万归降木华黎,木华黎承制以严实为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省事。

1234年,严实得授东平路行军万户,为元初汉地七万户之一。后追封为鲁国公,谥号武惠。

忠济袭父爵为东平路行军万户、管民长官。后随元世祖南征,屡立战功。官至资德大夫、中书左丞、行江浙省事。现存作品有小令落梅风、天净沙等。”

这就能够确定了,原来王恽诗名里边的“严东平”,指的就是这位,严忠济。

能够以将姓冠在籍贯前头的家族,那都是一等一的豪强势家。

而严忠济自己也留有词作在这幅画上,还盖了自己的印章“紫芝”,两者可为互证。

“可这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周至感觉匪夷所思“这么烂一首词作,是如何能够保存流传下来的”

“鬼才知道。”四表舅也无法解释,指着那枚“颐斋珍赏”的大印文说道“估计严忠济对这幅画其实也不大重视,因为画作很快就转手了。”

“这位又是谁”

“这位可是东平严氏这元代四大汉人家族都要讨好忌惮的人物,张德辉。”

说完也不麻烦周至去翻书了,抽出自己已经查阅好的人物小传“张德辉,元太原交城人,字耀卿,号颐斋。金末为御史台掾。金亡,真定史天泽聘为经历官,后升参议。

定宗二年,忽必烈召见,进讲儒术,推荐儒士。

宪宗二年,又与元好问觐见忽必烈,请求蠲免儒户兵赋。

忽必烈即帝位,为河东宣抚使,迁东平路宣慰使。

至元三年,参议中书省事,凡军国大事,都先咨询张德辉,然后实行。

击豪强,黜赃吏,均赋役。耆耋不远数千里来见,曰“六十年不复见此太平官府矣。

德辉禀性刚直,博学,有经邦济世之才,不喜嬉笑。晚年与元裕、李冶同游于封龙山,号称龙山三老。

享年八十岁而终。”

“这就又和王恽诗名里边至元二年秋九月张签省耀卿处观的字样对上了。”周至感觉匪夷所思“天衣无缝。”

签省是个什么官职呢是“签帅”和“省事”的并称。颜之推解释为“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籤省,并晓习吏用。”

何为签帅这是从南朝开始,朝廷为监视出任方镇的诸王而设,多以天子近侍充任。因其权势特大,故有签帅之称。

何为省事晋书职官“始贾充为尚书令,以目疾表置省事吏四人,省事盖自此始。”新唐书百官志一“为令之贰,令阙则总省事,劾御史纠不当者。”

知道了这些,就很容易理解为何嚣张豪横如严忠济,都要拿名画去讨好张德辉了。

不说张德辉的履历,就他的重要政绩里,史书上就包括了“击豪强,黜赃吏,均赋役”。

四表舅又翻开刚刚那本书“这里还有一首诗,寿张复从道,是拍张德辉的儿子张复马屁。”

“说张复为他老子贺寿开宴席,彩衣娱亲,有两句是彩服庭闱趋,绣衣霄汉立。但愿颐斋寿金石,岁岁年年作生日。”

“说明张德辉的号,的确就是颐斋。”

“和石延年筹笔驿诗一样,除却纸张用墨,画工笔法,这些跋文底下的藏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脉络,也是真品的重要左证。”

“哪怕是一首狗屁倒灶的词作。”周至指着严忠济的天净沙一脸的嫌弃“也不知道张德辉见到名画上的这首烂词,会是怎样一副表情。”

“说不定张德辉正是见到这首嚣张的烂词,才偏偏就强收了这幅画,作为对地方军阀豪强的严重警告呢”

四表舅想得更深一层“毕竟传记里提到中统二年考核政绩,张德辉在十路中排名第一,皇帝召见并犒劳行赏,张德辉上书急务四条,其中第三条就是易世官而迁都邑。”

“其后在担任御史期间,又指出官门子弟可以世袭爵位,或者小小的功劳就可以封赏进爵,这些人不知道疾苦,朝廷派遣他们去戒训监督士卒,这是朝廷省院的失误。”

“这就是强项令,二代们最怕的种类。”周至不禁乐了“这样的人出任东平路宣慰使,对上东平路行军万户,还被王恽在诗名里边称作签省这画底下的故事,可就太有意思了。”

“看画吧,说了这么半天,其实只是左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