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听个热闹(1 / 2)

说着将康熙乾隆两朝的印泥盒推到周至面前“龙泉印泥最初为常州秀才刘文高所创制,对药材极为熟悉的他,曾在常州篦箕巷用了两年时间改善印泥的制作,最终发明了遇冬不凝固,逢夏不渗油,鲜艳发亮,熠熠生辉,置于水中三日捞起,使用亦无晕化痕迹的极品印泥,最终被列为皇家贡物。”

“看,这盒龙泉印泥,到现在已经数百年了,颜色还是那么鲜亮,只需要再调入些许的白陈油,就能使用。”

“这个八宝印泥就更夸张了,有资料记载八宝印泥,创自乾隆,以承平日久,文治休明,所用物品无不刻意求精,世传书画之有乾御题者,其所钤之宝,印文凸起,鲜红欲滴,遂谓非八宝之功无此奇迹。所谓八宝者,一珠粉,二辰州硃砂,三真腊红宝石,四赤金粉,五石钟乳,六珊瑚屑,七车渠粉,八水晶粉,凡此已非常人之力所能致。”

“真的假的”周至将两盒印泥拿在手里端详“意思是这里边的印泥,可能比这俩印泥盒还精贵”

“你这说法好有一比。”四表舅乐了“成语叫做买椟还珠”

“这两盒印泥在当时就有一两印泥一两金的说法,一直就比装它们的盒子贵重。”

“现在我们对收集这箱书画的原藏家佩服非常。”四舅妈说道“虽然收藏的古书画全部都破损折裂得非常严重,但是无一不是非常珍贵的极品。”

“而且除了字画,之前我们只以为他收集了诸多修复用的名贵古代纸张,直到这次清点,才发现除了纸张之外,还有诸多名墨和历朝印泥。”四表舅说道。

“毫无疑问,这些东西,都是为了修复字画的时候,达到最高的修古是古的境界,而精心准备的。”

“则是位绝对的高手。”四舅妈说道“只可惜,这次清理,没有发现关于这是藏家的任何信息。”

“要不等我这次去蜀都的时候再到去拜访一下大邑刘三爷,问一问他这批字画的来历。”

“还是不要了吧”四表舅想了想“这批字画太珍贵了,万一他反悔怎么办”

“那倒也不至于。”周至说道“白纸黑字还是工美费经理作保人当见证,他也反悔不了。而且从他当时要我们盲沽的行为方式来看,他是决心要和这批东西做一个彻底的了断来着。”

“不过四表舅你说得也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是的,我和你表舅都这么认为。”四舅妈说道“收藏收藏,就是收和藏,没有眼力收不好,没有实力藏不好。”

“那我们就还是暗老规矩来,闷声发大财。”周至笑道“刚刚四表舅说还有历朝宝墨,就是这些半截不全的残墨”

“呵呵和残墨算了改天再给你讲,免得贪多嚼不烂。”四表舅笑道“记得把之前的几幅字画送回来给我们返返工,将印章给填补全。你们什么时候出发”

“哎哟我得走了,先得去趟同学家。”说到这儿周至才想起来本来是准备来打个招呼解释两句就去找江舒意的,结果没想到一来就见识了不少好东西,一聊起来就没有一个完“应该就这两天,不是我们急,是估摸着蜀大那头得到消息会催。”

“到了首都多去国博、故宫、琉璃厂、潘家园逛逛,好好长长眼力。”

“那必须的,支票带足,到时候把宋代五大名窑给收齐整了。”周至笑道。

“哈你当五大名窑是大白菜来着”

“也不一定非得捡漏嘛,咱去荣宝斋,去国家文物商店,我掏钱买”

现在全国各省和直辖市,都有一个单位叫做“文物总店”,一般都隶属于文物局,其成立宗旨就是面向民间,通过市场渠道收购和保护重要文物交由博物馆收藏,溶蚀将一般不需要国家收藏的文物投放市场,满足国内文物爱好者小,并且为国家创造较高的外汇收入。

位于首都的国家文物商店的全称应该是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商店总店,仅此一家的文物保有量就在十四万件以上。

而如今的文物其价值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所谓的“无需国家收藏的文物”,那级别也不是一般的高。

虽然如此,现在的人却对这些不如何感兴趣,先是炒作了一波股票,刚刚又炒过了一波邮票,还有少数几位近现代画家的画作,而现在的热点,又转移到海南岛上的房地产上去了。

因此虽然文物品质颇高,价值却还在洼地,比如瓷器就曾经发生过那样的笑话,只认乾隆以前的官窑精品,道光以后的官窑器甚至都只有沦落到当做买一送一的赠品的程度。

至于民窑瓷器,宋代之后的甚至连进文物商店的资格都没有,就算宋代的,不是五大民窑出来的普通青瓷白瓷,周至曾经弄了几十件去给费经理充场面,经过市民拍卖会上的踊跃成交和激烈争夺,最终卖出了四千块。

一件两百块钱都不到。

不过周至的口气也太大了,毕竟荣宝斋和国家文物商店的东西价值也蛮高的,气得四表舅呵呵冷笑“那你可得把钱带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