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一封信双圣动静(2 / 3)

那些明康帝已经知道的事情,他也没想着再隐瞒,实话实说。

过了一会儿,明康帝再度问道:“那个小姑娘是谁?”

林如海想了想再度回道:“是当年冠军侯救下的一个小姑娘,听说是被拐子拐了去的,当时就被冠军侯顺手救了下来!”

随后明康帝又问:“那你是知道他北上击贼的事情?”

林如海暗暗吞了两口唾沫,心道最关键的时候来了,对于前几问,根本就无伤大雅,一个小丫头,在明康帝这里,甚至还不如一个蚂蚁,那个立下滔天功劳的贾琙才是最关键的。

御书房只剩下两人一问一答的声音,他的心情也莫名的紧张了起来。

缓缓做了两个深呼吸,林如海说道:“知道,只不过当时不知道他就是贾琙,那时冠军侯似乎是为了避嫌用了一个假名!”

听到林如海的回答,明康帝眉头皱了起来,之前徐远途送过来一道密报,说是贾琙似乎因为做过什么不好的事情,惹怒了荣国公府的那位老太太,被那位老太太赶出京城了。

如此说来,倒也对的上,林如海是贾府的女婿,若是知道贾琙是被老太太赶出来的,估计是不会接见的,所以就用了一个假名,这就顺理成章了。

知道信息要比林如海多的明康帝很自然的就脑补了这一段,并且还觉得自己想的很对,真实的情况应该就是这般,林如海只见过人,并不知道其真名。

半盏茶之后,林如海有些晕乎乎地离开了御书房,想起之前的事情,他是一头雾水,明康帝方才到底是问了什么?或许林如海打死也不会想到,命运就是这么玄奇,甚至明康帝都没有继续问下去就让他离开了。

今天倒也热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林如海来大明宫觐见的时候,王夫人和王熙凤来到了贾母这里,说起了元春的事情。

“母亲,你说这件事儿可行吗?”

看着王夫人,贾母心底也泛起了滴咕,还别说,自己媳妇所说的事情的确没有违背贾琙所说的那三条,并且回报极高,一但元春丫头能成为皇帝的妃子,那他们家可就一步登天了,成为皇亲国戚。

不背道义,不逆人伦,不危害朝廷,哪一条也不违背啊!又不是去偷去抢,也不是杀人放火,强买强卖,又不会危害大康的江山社稷。

不过随后她又想,此事贾琙会答应吗?他也不好操作吧!

皇上又不是傀儡,说让他喜欢谁就喜欢谁,后宫的妃位也不是说封就封的。

稍顿了一下,贾母开口道:“老二家的,你们确定能行?琙哥儿和大丫头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关系,他能使上什么劲大丫头在宫里都这么多年了,也不见动静,那就说明她不合皇上的眼缘!琙哥儿虽然功劳极大,但是却总不能决定皇上的想法吧!”

房间里除了贾母和王夫人就没有别人了,王熙凤在门口那边把风,凤姐知道府里人多嘴杂,这件事儿干系太大,是绝对不能让人知道的。

听到贾母的话,王夫人心里也突然没底了,之前只当贾琙是当朝最负盛名的侯爷,要是他想使劲,应该是能起作用的,可经过贾母这么一说,她也反应过来了,都已经分府再立了,关系可就扯远了,贾琙立了再大的功劳,也和他们没多大关系的,不见皇上封赏的时候就没有封赏两府吗?

只是到最后王夫人想起了自己的大姑娘,在深宫大院之内,一年也见不到两回的女儿,她心里也非常的不忍,打算着就算试试也好,要是有贾琙帮她撑腰,在宫里的日子也会好过很多。

于是王夫人就跪了下去,声泪俱下,“老太太,宫里到底是什么去处,别人不知道,您还不知道吗?元丫头我一年都见不到两回,在那里,她处处谨小慎微,咱们府里又没有个出息的哥儿,根本就没有人给她撑腰,上一回我见到她的时候,她的膝盖都肿了,不过是因为一件小事儿,就被宫里的那些贵人们罚跪,当初她可是在您膝下养大的啊”

这一番话,倒是王夫人这个当母亲的真情流露,元春是她的女儿,说到底她是心疼的,不像是贾环等庶出的子女,她一点都不放在心上,被她抓到了什么错处,少不得罚跪,罚抄经书,半点不留情面。

听到这话,贾母心里也不是滋味,王夫人这是戳到她的痛处了,元春自小养在自己膝下,因为是大年初一生的,天生就喜庆吉利,她也喜欢,就取了一个元春的名字,之后的迎春、探春、惜春都是因为这个大姑娘才有的这些名字。

随后贾母眼神闪烁了两下,长长叹了口气,“罢了罢了!让我老婆子考虑考虑吧!到时候也让府里的几个爷们商议一下吧!虽然机会不大,但是若是能成,那也是泼天的富贵!”

说道最后,贾母突然看向跪在地上的王夫人,她语气极为严肃地说道:“老二家的,这件事儿就算是拍板定下来了,你也不准透出半个字去,要是让我听到什么风吹草动的,到时候就算是熬到元丫头到了年纪回来,也绝无商量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