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当然了,“拍吧!”这两个字只是电影局的王局长亲自发来的一个热切的期盼。 很快,电影局的审片部门还是发来了一个多达20条建议的审查回执。 这些调整都很细微,其实大可以放在拍摄阶段再搞定,但乔翼桥思来想去,还是定下了规则,要在预拍摄阶段就把一切问题都解决掉。 无论是好莱坞,还是霓虹国与太极国这种高度电影工业化的国家,其实都没有在预拍摄环节过审这一项流程相关的规定,所以说,乔翼桥就变成了制定这个规则的人。 他想,只要电影审查制度在华国还存在一天,那么所有创作者就少不了要与这一规则斗智斗勇。 为此,他不光确定了一个标准——“在任何阶段遇到的审查问题都在该阶段解决”,同时,还建立了一个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里,在剧本、预拍摄、成片三个阶段都成立了自己的子数据库,在子数据库中又根据题材、大致内容等等类别继续分类。 最终,这个数据库将记录下来关于电影局提出的每一个大大小小的审查意见,他甚至把《混乱校园》和《高墙倒塌时》的各类审查意见也编好,记录入这个数据库。 “审查数据库”可以算是华国特色的电影工业化流程数据库了,现在虽然还只有乔翼桥的三部影片在内,但他想,等拍完这部片子,他就会试着邀请更多导演与编剧加入这个数据库,假以时日,或许他们可以逐渐摸清电影审查规律、规避风险,甚至……改变审查制度。 当然,这个数据库的消息是严格保密的,只有导演和编剧有三级密码可以登陆与查看。不止是数据库内的信息保密,就连数据库本身的存在也是保密的,只有受邀的创作者才能参与编写和查看——这个数据库必然不能被外国人或者不怀好意地创作者看到,更不能被电影局知道。 成立数据库的同时,乔翼桥也在和摄像以及美术部门继续深入讨论成片内容,经过几方长达两个多星期的修改,新的一版预拍摄成片又被递交到了电影局。 三天之内,电影局下发了审查意见。 认为全片没有其他问题了,可以进行实际拍摄。 而这一天,距离这个项目开始,已经过去四个月了。 乔翼桥也还没有直接进入拍摄,而是向郑茂询问了其他六位导演的进展,以此来确定拍摄的周期。 郑茂经过统计,很快给出答复,其余六个剧组已经都通过了剧本审查,各自进入拍摄环节。 看来大家也没闲着,而是使出浑身解数想要完成这部片子。 现在已经是当年的2月份了,在今年的12月28日,这部片子就要在全球范围内公映,按照现在大家的流程,如果再进行两个月左右的拍摄,然后后期,特效,声音,审查,修改,再审查……理想情况下可以在9-10月完成全片,正好赶得上上映。 但也可以预想的到,肯定还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 郑茂也问到了全球范围内参与这次电影诞生一百五十年拼盘计划的其他国家负责人,大家的进度基本都是相同的。 乔翼桥确定了周期之后,又问了一个他比较在意的问题。 预算是多少? 关于预算这件事,郑茂一直没有说死。 总体经费都是由中影集团出资的,可能也用到了电影专项基金里的钱——但这个基金的钱向来都是不透明的,谁也不知道具体有多少。 在前期只有开发费用,每个项目200万,乔翼桥自己也垫了一些钱,才完成了预拍摄。 而郑茂很快给出答复,每一部短片的价格中影那边给到的是一千五百万,其他的钱,导演们可以再想办法融资。 但也不适合搞得太多。 毕竟要在全球公映,全球的投资额度都差不多,如果他们某个片段的价格肉眼可见的高,也很容易造人诟病。 乔翼桥和小何算了算,一千五百万已经是他们打过最富裕的仗了。 更何况还不用考虑后面的宣传之类的问题,这点钱绰绰有余。 他甚至能拍俩。 他自己的预算是足够了,但他也让郑茂帮忙打听了一下,拍科幻的那组和郑茂拍的古装,这点钱大概不够,于是他也十分鸡贼的“近水楼台先得月” ,对他们两个剧组分别投了几百万。 不为别的,全是因为他认定这部电影做出来肯定赚钱,现在不投资回头拿到的票房分账也肯定不多,能赚一点是一点。 而在确认所有剧组都要进入到拍摄流程之后,郑茂也下达了一些技术方面的规定。 比如每部片子最长25分钟,最短18分钟,所有片子不需要3D与4D制式,但要制作I
第 58 章(二合一)(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