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纵容的后果(2 / 3)

的撒网收取利益。

陈少荣第二部还是选择自己投资拍摄,主要的原因是为了为自己打出去一个标签,陈少荣出品必属精品外,要有自己的风格特点。

现在内娱为什么没什么国际巨星和国际导演了?内娱的电影为什么高票房但没什么影响力?

原因很简单,成也大数据,败也大数据,对于市场是好事,对于产业是致命打击,甚至提前消耗透支内娱电影产业的信誉度和寿命,最终为海外电影做嫁衣。

元龙当初提醒过,结果被人喷惨了,虽然元龙近些年国内拍很多票房不高的电影,但最起码他的影片每一部都不是为了完全迎合市场的,商业片是要迎合市场,但如果导演完全迎合没任何自己的东西,最终的走向就是观众开始抵制。

所以说成也大数据,败也大数据,如果说大数据智能推,信息茧房这一块,国内快抖目前全球第一,没有对手,其余的国产软件也是真的遥遥领先,都是把大数据推送玩明白了。

可以做到定点推送,当然也能做到定点收集用户喜好了。

一个用户每天关注的内容是哪个领域,关注多久,基本都能知道。

大数据拿到了,那么就简单多了,按照大数据喜好去拍电影就不可能赔本。

这些资本的手法也非常的简单,大市场风口他们压根无法把控的,但他们可以投机取巧搭顺风车啊。

比如所有平台每天都会固定推送的内容,基本都是一些严肃媒体推送的内容,这些内容平台都得固定给流量推送,不敢不给,而且给的流量最大,那么这个受众群体是不是就是最大的。

根据这个数据,直接拍吧,绝对不亏,所以清一色的内容都奔着这类拍。

全部都拍这类题材,为了票房稳,这类电影拍出来,市场也不敢轻易给点评,毕竟大家都知道这类影片没法喷,谁喷就会被一群人围起来问候祖宗十八代,已经不在乎电影的技法,故事内容等。

又能赚钱,又能赚取好口碑。

是个脑子不进水的资本都会投拍这类的,导演们演员们也都扎堆去拍这类的,这类的影片体现不出导演和编剧的水准,甚至体现不出演员的演技,一个模板大家一起来一起用,就看谁宣传的能让人感动流泪,热血沸腾,谁请的明星更大牌。

观众会买票,这种现象最终造成内娱票房一片大好,但出不了什么有国际影响力的明星和导演了。

真的要爱这个爱那个,就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去宣传,元龙走到哪宣传华夏,那是有影响力,大家也都知道,陈少荣出去宣传,大家也知道。

这群人,是单纯的赚这笔钱赚这个流量,张口闭口爱这个爱那个让大家支持,最终把观众腰包掏空,再指责观众不努力赚钱才会这么惨。

电影圈对比音乐圈就是旗鼓相当,音乐圈前些年就陷入怪圈,都比谁唱的声音高,谁能吼,谁就厉害。

结果一个三线樱花妹过来就能把内娱音乐圈的一群人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大家突然醒悟了,原来可以全开麦不用半开麦啊。

半开麦都被吹上天了,全开麦还能又唱又跳,气息还那么稳,而且能唱高亢的,还能唱平稳的,居然还能跳。

这还不算是顶流那波过来,要不是内娱得到一些保护措施,能被杀得片甲不留,内娱才该感谢上面,没保护措施,早就溃不成军。

但也是因为这么好的保护,让这群人不思进取自大妄为了。

这也是元龙提醒过内娱的,但是观众就会来一句跪了吗?为啥要去国际市场?

一大批观众的纵容,才是最终导致这个结果,内娱电影好多年没出过真正口碑好的佳作,导演和演员有国际知名度的人均都50+了,这还说的比较保守,实际上可能是人均55+到60+了。

所有资本都在投机取巧,拍摄的影片全部跟着严肃媒体报道的方向走,搭个顺风车,最终大导演小导演都知道如何拍出赚钱的,只要赚到钱,在圈内就不怕没活,不怕没名气。

观众的无限制纵容,营销号铺天盖地的宣传,最终的结果就是在扼杀内娱的电影产业。

还有一种投拍方式就是讨好一群观众,比如典型的讨好那群天天觉得天下乌鸦一般黑的观众,男的好像必须是反派,从综艺到影视剧,全部这个风口走,就有流量。

长期之后,观众乏了,只要保护措施松开一些,多放一些各地区影片进来,内娱电影人最终也是毫无还手之力,这里说的放是放一些故事性的进来,审核尺度只要放宽一些,基本就能把内娱这批人打的找不着北。

还有很多内娱的电影人给自己找借口,这个不能拍,那个不能拍,其实说白了,不想承担风险罢了,害怕赔了被投资人骂。

药神这类影片需要非常非常扎实的文本,需要非常好的演员,最主要需要演员档期内不接其他影片,为一部电影需要腾出一年时间全身心投入到角色中。

投资人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