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国丧(1 / 2)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1078 字 2023-02-20

“铛——铛——铛——” 清晨、天际便刚刚灰蒙蒙的发亮,京城的钟鼓楼就开始了作响。 钟鼓之声、让京城百万百姓都知道了,这是国丧的开始。 一时间,尽管所有百姓都不敢说什么,但心里还是止不住的滴咕。 尤其是一些做花柳生意和肉食生意的人,更是愁眉苦脸。 偌大的京城、在钟声响起的时候,百官们纷纷前往了皇城。 明朝的国丧、在皇帝去世的第二天,京城上班的官员要统一穿戴素服,乌纱帽,黑角带,赶赴内府去听候宣读遗诏。 这还不算完,各个部门的官员还要在自己的官署里面进行斋宿,还要前往几延殿,在殿中存放去世皇帝灵位的灵堂面前上哭一段时间。 这样的流程,需要持续三天。 由于朱由检的插手,移宫桉没有发生,李康妃已经被变相软禁了起来,而东林党也没有因为移宫桉而名声大噪。 朝中的势力还算是平衡,内廷在魏进忠、王安、客氏三人的制衡下,还算的安稳。 一大早的、朱由检就披麻戴孝,舍弃了华贵的象辂,徒步走到了几延殿。 由于朱常洛只有两个儿子活下来,加上朱由校是皇帝,不可能哭丧一整天,因此哭丧的任务,就落到了朱由检的身上。 按照流程,朱由校和内阁等大臣,只需要哭丧半个时辰就可以离开,前往文华殿处理政务去了。 倒是朱由检,不出意外的话、他需要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寸步不移的居住在几延殿。 知道了流程的他,属实心里一万个不愿意。 但没有办法,该做的还是得做,他就这样在几个太监和锦衣卫的簇拥下,来到了几延殿外的广场上。 “呜呜呜……” “先皇啊……” “先皇啊……” 还没等朱由检进入几延殿,就听到了鬼哭狼嚎的哭丧声。 他转头看去、却是一群熟悉的人从宫门走来,一路撒白纸,一路哭嚎。 “这是干嘛?”朱由检对于明朝皇帝死后的流程还真的不太懂,当初万历死的那几天,他也是浑浑噩噩的,现在倒是有心思问别人了。 见他询问、一个二十出头的太监连忙解释道:“殿下、按照礼制、先皇驾崩之后,皇后妃嫔需要摘下首饰华服,从西华门开始哭丧,一直进入几延殿灵堂。” “由于先皇只有殿下和万岁,万岁又要处理政务,几延殿需要有人接待百官,所以殿下和万岁就不用了参加这流程了。” “这样啊……”听到旁边的太监解释,朱由检看了他一眼。 只见这个太监眉目清秀,看起来十分养眼,而他的名字、则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曹化淳! 对、就是那个曹公公。 只不过这是历史上的曹公公,而非武侠小说里面的曹公公。 历史上、曹化淳家境寒微,受“近君养亲”风气的影响,于十二三岁左右入宫。 因为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在内书堂受到良好的教育,诗文书画,样样精通,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并倚为亲信。 之后他被王安派往勖勤宫,陪伴侍奉朱由检。 天启初年,太监魏忠贤得宠弄权,害死王安,曹化淳受牵连被逐出北京,发配到留都南京待罪。 1627年朱由检继皇帝位,次年改元崇祯,曹化淳随即被召还,委以重任,平反冤桉。 因办事得力,他深得崇祯皇帝的信任和倚重。 明朝灭亡时顺天府杨博,宛平杨时茂等分别上疏参告曹化淳“开门迎贼,贼入城,挺身侍从,今清入都,又复侍从,此卖国乱臣,虽万斩不足服万民心。” 然而当年曹化淳已经归养老家六年了,可以说被诬陷的十分冤枉。 朱由检因为手底下没有人可以用,就叫王安把曹化淳提前送给了自己。 没曾想这家伙和历史上记载的差不多,还真的天资聪慧。 相比较王承恩的木讷,曹化淳手段娴熟,并且熟知各种礼法,倒不失一个好帮手。 朱由检还挺满意他的,因此他在解释后,便往那个长长的哭丧队伍看了一眼,并没有看到记忆中的李康妃和郑贵妃。 “李康妃和郑皇贵妃怎么没有参加哭丧?” 朱由检突然发问,曹化淳却并不慌乱,持着拂尘毕恭毕敬回答道: “听说是惜薪司掌印太监魏进忠传万岁口谕,不让两位参加先皇的国丧。” “嗯……”听到这话,朱由检也懒得去想是自己哥哥的想法,还是魏进忠的想法,他直接走进了几延殿,随后走到灵堂前。 这时、两个小太监连忙从左右靠近朱由检,为他搭上两个蒲团,掀开裙摆。 朱由检倒也不觉得有什么,直接就跪在了蒲团上。 他一连磕了几个头,都磕在了前面的那个小蒲团上,随后起身走到了几延殿的大门口。 曹化淳让小太监端来了桌椅,还备上了糕点和茶水,朱由检就坐在椅子上,准备开始接待百官了。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最先出现在几延殿宫门的,是内阁的方从哲,刘一燝,还有六部的尚书、侍郎、员外郎等等官员,乌压压的像是约好了一样,两百多人一起来吊丧。 “五殿下……” 方从哲隔着老远,就率先作辑行礼,朱由检连忙回礼,而其他百官尽管看不上朱由检,却不得不纷纷行礼。 朱由检一个个的回礼,随后说了一堆好话,无非就是说什么百官辛苦之类的场面话。 场面话一说完,他就闭口不谈其他了,任由百官进入几延殿,在殿内行礼的行礼,哭丧的哭丧。 他们都是披麻戴孝,在行礼之后退出几延殿,官职小一些的在门外交谈着需要解决的公务。 官职大一点的、例如内阁阁臣、六部尚书、六科给事中等人,则是在几延殿内,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