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辽镇败坏(1 / 2)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1073 字 2023-02-20

“辽镇的兵马,依你之见,还有多少空饷……” 当后金的问题问完,朱由检开门见山,直接问起了辽镇空饷的事情。 “额……这……”听到朱由检问起空饷的事情,满桂顿时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说。 他为人鲁莽,但不代表他就是傻子。 空饷这种事情可不能随便说,弄不好就牵扯到数百官员将领。 “你但且放心,空饷之事,我和皇兄已经有了定数,不会责怪将领们的。” 朱由检见满桂担心,只能安抚着他,而满桂一想到反正自己日后要在御马监做事,也干脆说道: “辽镇、在熊经略未到之前,原有辽兵九万五,客军九万,辎重兵十万,记近二十八万” “然而辽镇与客军多有空饷,辎重兵亦是如此。” “户科都给事中李应策统计,辽东原有兵额九万五,至万历二十八年只有四万,也就是说减少了六成兵马。” “减少的原因是因为朝鲜之役后,辽东人马折损过多、难以恢复。” “辽镇兵马招募辽人为兵,然而自宦官高淮乱辽后,辽人视朝廷为仇人。” “因此不少辽人拿了军饷和安家费后,便西去投靠北虏,或者北上投靠建虏。” “萨尔浒之战前、驻守辽东的明军训练荒废,装备陈旧,缺粮缺饷,虚额兵马十四万,实有兵不过七万,其中能出城野战的不足四万。” “正因为如此,萨尔浒之战前,朝廷特意调杜松,刘綎两位总兵及川、甘、浙、闽等省兵力增援辽东。” “当时经略杨镐对外号称四十七万大军,但实际上兵力只有八万八千余名,加上叶赫部、朝鲜军队,兵力也就在十一万左右。” “战前、为了迷惑努尔哈赤,杨经略谎称我军三月初一齐出边境,合兵攻取满洲都城,约定,遂起大兵进发。” “可实际上我军二月二十五日便已经出发,但奇怪的是,努尔哈赤却知道我军出发的时间随后以主力对分兵,一路路将我军击败。” “最后我军战死五万余人,只有不到三万人逃回,而铁岭、开原又被攻陷,折损一万余人。” “由此之后、辽东一地只有不到两万余人,算上守城兵马不过四万人。” “幸亏朝廷调蓟镇、宣府等客军及时,加上熊经略募兵得当,很快就将战兵补充到了十八万人。” 说到这里、满桂算是把熊廷弼到任辽东时,和他到任之前的情况说完了。 不过在这之后还有一些情报,就是眼下的空饷情报。 熊廷弼深吸了一口气,紧张道: “按理来说、驻军加客军近十八万,熊经略应该高兴才是,但他很快在募兵之后发现了一件事。” “这件事,就是辽镇将领贪墨军饷,培养家丁、辽人北逃而导致的空饷。” 事情说到了重点,所有人都皱眉听了起来,而满桂也缓声道: “熊经略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弄清楚了辽镇空饷的情况。” “明面上有十八万战兵的辽东,实际的实额兵马不过十二万,空饷三分之一。” “这还不是全部的空饷,全部的空饷还需要加上辎重兵的饷银。” “辽东的十万辎重兵,是以十八万人来配置,但是眼下辽东却只有十二万战兵。” “因此、辎重兵上,实际也是吃了空饷,实数的辎重兵眼下只有四万人左右。” “也就是说、整个辽东,眼下辎重兵加战兵不过十六万。” “并且这十六万人中,每天都有人在溃逃,而十二万战兵中,能战者不过三四万罢了。” “因此熊经略将各部的空饷去额,本以为能叫这群将领们老实些,却不想他们继续吃空饷。” “那些北逃投靠北虏和建虏的辽兵,逃亡之后就成了空额,银两被用来养将领们的家丁。” “标下赶来昌平时看了看各地军营,恐怕眼下辽东正兵,已经不足十万、而辎重兵不足三万了……” 满桂说出了辽东的空饷问题,令众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正兵加辎重兵应该有二十八万,结果实际只有十六万,空额十二万。 眼下熊廷弼去额,结果十六万兵马只有十三万了,空额三万。 辽镇兵马之空饷程度、前所未有也。 按照正兵十二两银子,辅兵五两来算,熊廷弼裁撤空额前,每年辽镇吃空饷就要吃掉近百万两银子。 便是眼下,也要吃掉三十万两银子的空饷。 这还只是饷银,另外还有军粮、甲胄、战马。 眼下辽东一两银子一石粮食,一人一年十二石粮食,外加其他辅粮和战马草束,名义上买的战马银,空饷高的吓人。 这样一来,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辽东与努尔哈赤开战不过两年半,但是却消耗了近一千二百万两银子。 这些银子中,恐怕只有三分之一能派上用场,三分之二都被吃空饷了。 这么吃下去、等到七年后小冰河大旱爆发,连续十几年的全国大旱,大明只有死路一条。 朱由检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对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下手了,按照之前那样派驻浙兵和白杆兵可行吗? 应该怎么做,才不会让辽东军门集体反叛,倒戈向后金? 就目前来看、熊廷弼是可以镇得住场子的,而且辽东百姓也比较相信熊廷弼,因此他绝不能杀。 要保住熊廷弼,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去辽东军门化。 不过如果真的慢慢来,那辽东的百姓撑得住吗? 辽东百姓最多不过三百万人,三百万人养十万职业军队。 以辽东一亩地不过百二十斤的粮食产量,辽东连百姓都不一定能养活,拿什么养活十万职业军队? 驻军太多、引发当地粮食价格飙升,百姓吃不起粮食,就只有去北逃投靠后金和蒙古人。 可如果不驻大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