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调兵援辽(1 / 4)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444 字 2023-02-20

“还好、按照我说的做了……” 三月十三日,当锦衣卫将沉阳城的情况,以飞鸽传书的方式传回京城,京城也很快把情报传到了燕山大营。 此刻的燕山大营十分空荡,由于接管了蓟镇边防,满桂在永平的山海关坐镇,孙应元在京城不远的通州坐镇。 上直十六卫军和十二营,目前除了水军没有编练外,其他九个卫和十二营都驻扎在了长城延边的关隘豁口,以及顺天府的一些重要地方。 目前在燕山大营的,只有金吾卫、神策卫和豹韬卫。 这让原本可以容纳十万人练兵的新燕山大营变得十分空旷,而练兵的人也变成了朱由检自己,外加三个卫的指挥使协助。 虽然是协助、但经过半年多的学习,还有前世的一些经验,朱由检提出的想法,往往在第一时间就被采纳应用。 三个卫的指挥使不过是帮朱由检练兵的助手罢了,而朱由检则是时不时领兵前往附近各地正在分田的地方考察。 眼下、他刚从南边的巩华城回来,巩华城那边的百姓,都按照他的政策分到了田地,所有人都干得热火朝天。 他让王承恩将耕牛均等的发给麾下的佃户后,便返回了御马监。 刚到御马监、便得到了沉阳的情报。 情报上,基本和朱由检的想法大差不差,甚至连努尔哈赤会驱赶百姓进入沉阳,消耗沉阳粮秣的事情,朱由检也早早想到了。 这种手段在古代战争中并不少见,也不足以为奇。 只是他本以为秦邦屏会置之不理,但他终究还是判断错误了。 宋朝开始的文官弹劾武将风气太盛,到了晚明更是如此。 朱由检支持秦邦屏成为沉阳总兵这件事,朝堂上的言官本就不爽,弹劾许久,不过都被朱由校顶住了压力罢了。 这些事情,秦邦屏应该是能猜到的。 他接纳百姓入城是无可奈何,其因有三。 第一,如果不接百姓入城,言官弹劾,那么弹劾追朔的话,必然会追朔到朱由检举荐他为沉阳总兵这里。 尽管有了朱由检的保证,但秦邦屏还是不愿意给朱由检更多压力。 第二,辽东百姓本来就因为高淮乱辽一事,对明廷不信任,一旦沉阳拒绝救百姓,事情在辽东传开,恐怕辽人真的就纷纷投虏了。 因为在这件事里,努尔哈赤没有派建虏挟持百姓攻城,而是将百姓驱赶到沉阳边缘就不管了。 这与蒙古人攻打南宋时,驱赶百姓攻城不同。 如果连这种情况,秦邦屏都不开城门救百姓,那么辽人百姓会怎么看? 第三,事情传开,最重要的还是辽西和辽南的辽东将领的看法。 本就对秦邦屏和戚金两个南将入主辽沉而不高兴的他们,如果知道了这件事情,恐怕会纷纷弹劾二人。 他们身后的是十二万辽兵,这点加上言官的弹劾,才是朱由检需要面对的压力。 因此,秦邦屏无奈接收百姓,而这件事也说明了,努尔哈赤这人在攻心上的手段。 “两万多百姓,应该能撑到七月……” 想清楚了关系厉害,事情因果,朱由检只能叹了一口气。 虽然多了两万百姓,但沉阳的粮食足够撑到七月。 眼下只要沉阳死守,最多四个月后,以老兵带新兵方式的十六卫军和十二营就初步能形成战力了。 可能他们还不能正面和后金八旗在旷野打出出色的战绩,但最少不会像卫所兵和营兵一样交锋不利,立马溃逃。 不过现在需要担心的,就是努尔哈赤会不会故技重施,继续攻打石堡,驱赶百姓来消耗沉阳的粮食。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自己需要改变一下保住辽东的原本计划。 “殿下、什么是围点打援?” 正当朱由检在想事情的时候,王承恩看着朱由检先前写出的手书,不由有些好奇询问。 对于这点,朱由检也乐得解释道: “围点打援,围住敌军城池,以城池中敌军为诱饵,吸引其他地方的敌军增援城池。” “随后、在吸引的过程中逐步发挥己军优势,高机动运动战,以求打掉增援的其他敌军,并达到歼灭援敌,而消减一块地区敌军总数的方法。” “围点打援的重心在打援,所以兵力部署的重点是打援的力量,围城的是辅助力量。” “但如果围点的力度不够,敌人主力就不会增援,打援力量就派不上用场,所以围点打援有时和攻城打援很容易混淆。” “因为二者很接近,只是攻城打援要达到两个目的,既要攻下城池也要歼灭援敌,而围点打援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尽可能消灭敌军人数。” “不过、这种方法,只有手中有精锐骑兵的兵马才能做到。” 说到这里、朱由检也沉吟了数秒,随后道: “眼下、我大明精锐骑兵稀少,全国之数也不过五六万,因此这样的方法我们很少能用上。” “相反那努尔哈赤,虽然手中的兵马多为重装步卒,但因为有着土蛮的支持,所以战马足够多,也可以用步卒来完成这样的方法。” “那殿下的意思是,努尔哈赤是为了歼灭我大明辽东的将士?”王承恩虽然不太灵活,但胜在朱由检解释的够清楚。 “差不多……”朱由检微微颔首,随后起身走到了窗前,稍微皱了皱眉。 围点打援这个战术,想要破解并不难,后世早就有伟人将这种战术破解的方式讲的十分清楚了。 围城打援这种战术,其目的就是在于调动对方的军队,也就是说把对方的军队从其他的战场上调动过来,在自己预设的战场上进行战斗。 那么要破解围城打援的关键,就是不被其调动,甚至反过来调动对方,在古代的三十六计中的“围魏救赵”就是破解围城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