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兵部不兵部的,军械所只认万岁和齐王殿下!” 六月二十九,朱由检得知关内消息的前一天,大明关内的局势比起关外也不容乐观…… 燕山大营北部军械所门口,兵部的官员来到此地吃了一个闭门羹。 守备此地的神策卫、金吾卫根本就不在意内阁的调令,直接拔刀直指官员。 大小数十名兵部官员被气的发抖,身后的京营也是不知所措。 “西北边事紧急,调军械所火药也是为了家国,请周指挥使不要……” “我再说一遍,没有万岁和齐王的手书,阿猫阿狗别想进军械所和燕山大营!” 金吾卫指挥使周显根本不在意兵部官员的话,高傲的俯视兵部官员,随后转身道: “关门!” 说罢、他和神策卫指挥使一同转身走进了燕山大营,而与此同时,两侧的士卒也直接将燕山大营的城门给关上了。 “这……粗鄙武夫!” 兵部官员见状,只能破口大骂,但随后也转头道: “把这里的事情快马加鞭送往京城,就说金吾卫指挥使周显、神策卫指挥使张朝不接调令!” “是……”旁边的兵部书吏作揖回礼,随后派塘骑把此地的事情传往了京城。 同一时间的京城皇宫内,百官也吵成了一锅粥…… “辽东战事紧急,户部凭什么不等万岁旨意便随意调动粮秣?!” 文华殿内、都给事中杨涟起身对着新任户部尚书李宗延质问,而面对质问,李宗延却一脸悲戚道: “辽东的百姓是大明的百姓,难道睢阳和徐、邳的百姓就不是大明的百姓了吗?杨都给事中……” “你……”杨涟被怼,当即压着怒气道: “即便要赈灾,也应该请河南、南直隶两地调常平仓和官粮赈灾,而不是拦截军粮!” “另外兵部又为何调火药离京?眼下最需要火药的是辽东,而非陕西!” “诶!杨都给事中,议事便议事,不要咆孝大殿之上,失了礼仪……” 杨涟在发作、却被朱国祚忽的开口,以失了礼仪训斥,然而朱国祚这次是怼错人了,杨涟连朱由检、朱由校都敢怼,怎么会害怕他一个阁臣? “怎么?!朱阁臣的意思是,下官难道说的不是事实吗?!” “兵者、国家大事,眼下朝廷于北边七十余万大军,近半囤于辽东,若是辽东有失,则国本动摇!” “夸张了……夸张了……”同为阁臣的沉潅咳了咳嗽,随后对杨涟道: “杨都给事中,眼下汝为吏科都给事中,而非兵科、户科,有意见、可以提出,可以商议,却不能以如此态度。” “质疑同僚、而不听同僚行事之因果,如此态度,如何能以吏科的身份公正对事?” 沉潅张口仁义道德、闭口礼制同僚,这模样气的杨涟牙痒痒。 “兵部的事情,解释一下吧……” 忽的、坐在主位的叶向高开口了,而一个陌生的面孔也作揖站起道: “西北的河套北虏,宁夏北虏连续叩边两年,难道不应该调拨火药和火炮吗?” 由于河套部叩边的事情,兵部尚书王象乾前往了延绥,因此暂代兵部尚书的是左侍郎董汉儒。 也正是王象乾的离开,才给了董汉儒等人机会。 他说话的模样义正言辞,似乎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而作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左光斗却不紧不慢的开口道: “我如果没有记错,兵部的调动之中,不过是佛朗机炮三百位,虎蹲炮五百二十三位吧?加上此前西北的火炮,大小不过一万四千余门。” “这不到一万五千余门火炮,需要调上百万斤火药前往陕西?” “有备无患!”董汉儒不卑不亢,而叶向高听到他这话也微微皱眉,随后才开口道: “此事、各方无错,杨都给事中也不过是询问罢了。” 叶向高想揭过此事,而这样的行为却让杨涟不满的看向了刘一燝。 只是刘一燝似乎有心事,心不在焉的模样,并没有看到杨涟的眼神。 “好了、说一说顺天知府和永平知府的事情,听闻此二地的知府设卡拦下了迁移辽东的灾民,这又是为何?” 叶向高继续引出了这昨日刚刚发生,甚至朱由检都还不知道的事情。 他这一开口,众人纷纷看向了朱国祚,因为他们都知道、眼下的顺天知府和永平知府是浙党的人。 不过对于这件事,朱国祚却老神在在道: “此事、主要是在纠察隐藏灾民之中的白莲教余孽罢了。” “敢问、耽搁百姓迁移而缺额的米麦,是否由二地的知府负责?”叶向高皱眉询问。 “御马监负责迁移,自然是继续由御马监负责了。”朱国祚厚颜无耻的开口,让叶向高面部隐晦的抽搐了一下。 难怪之前皇帝命令户部再调军粮一百五十万石送往辽东的时候,户部答应的这么爽快,合着户部根本就不想调太仓的军粮。 不仅不调给辽东,还想用灾民消耗御马监的粮食。 哪怕徐邳之地没有黄河决口一事,恐怕他们也会想办法把军粮调往别处。 这种招数,已经是诸党文臣进行党争时,屡见不鲜的手段了。 当将领和经略是齐楚浙宣昆五党官员的时候,他们就会不留余力的支持该将领。 户部没钱了,打不下去了,他们就想办法增加税收,押运粮食。 而如果将领不是他们五党官员的时候,他们就会集体摆烂,不献策,不出谋,坐视敌对党派将领战场失势,随后提出更换将领的要求。 所需的,不过是打压敌对党派,让己方官员上台,谋求军功罢了。 “大明的官员什么时候变成了这副德行,现在连军粮都调动了……” “齐王啊齐王,你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