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八章 内安外扩(2 / 4)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101 字 2023-02-20

一支五万人的北伐,就不需要从外地调粮了。” “差不多,不过五年太久了。”朱由检微微颔首,又在时间上给予了否决的意思。 黄台吉不死,他总觉得有一块心病。 尽管大明的体量决定了黄台吉即便玩出花来,也不可能翻盘。 但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谁知道这厮会不会在自己扫北、平南、定西,安抚内政的时候,跑到辽东或者燕山长城外给自己上上眼药? 眼下只要迁移辽东的河南饥民安定,恢复生产,那么朱由检他就可以组织第二次扫北了。 想到这里,他将军情圈红,表示已经知道,并继续拿起了其他的军情准备处理。 在众多军情之中,尤为显目的便是沉廷扬让人从旧港发来的军情。 三月初五的时候,沉廷扬就已经抵达了吕宋,之后继续南下。 不过行驶到勃泥的时候,渤泥国王请沉廷扬暂时坐镇勃泥办公,一以此帮勃泥王震慑有些蠢蠢欲动的贵族。 沉廷扬想了想,勃泥处于南洋航道中心,在安南没有收复之前,留在这里办公确实不错,因此就留了下来。 抵达旧港后,他将市舶司两万多书吏和三百多名官员分别派往了各地,除了三山和东山府没有派遣官员外,其他已经有熟地的地方都被接管。 这接管之后,南洋就开始了清算田地,而按照各土邦王国留下来的统计来算,眼下大明在旧港的耕地数量一共九百二十一万余亩。 这还是黄龙没有收复爪哇全境的数据,如果把爪哇也收复,田亩数量应该要比当初朱由检估计的数目翻四倍。 对此朱由检也只能暗叹一句“沧海桑田”,随后继续向下看。 沉廷扬的汇报里,眼下接受旧港承宣布政司管理的百姓数量一共一百七十余万人。 其中、汉人的数量只有三十六万不到,其中还有二十一万是新迁移到吕宋的百姓,剩下的全是土人。 这个数据让朱由检皱眉,但沉廷扬在之后所写的迁移计划,让他稍微舒心了不少。 沉廷扬将迁移定为五个阶段,一个阶段就是一年,每年最少迁移五十万百姓南下。 听起来、五十万百姓似乎不多,但这已经是市舶司最大的运载力了。 毕竟市舶司不可能像白人进行黑人贸易一样,把人像畜生一样的塞到船舱里。 因此、哪怕是五千料的商船,也顶多在物资齐全的情况下,运送两千人南下罢了。 当然、如果继续造船,那么这个运载力还可以继续提升。 眼下参与移民的商船和货船,只有不到六百艘,但其中参与运送人南下的只有两百艘,其余四百艘则是运送粮食和各种耕牛、物资。 如果这个船只数量提高,大明想要彻底掌控南洋,实际上要比彻底掌控东北和西域更为轻松。 海运的消耗只有陆运的三分之一,乃至四分之一,这一点就是天然优势。 下西洋马上就要开始,之后各个藩国也将海外就藩,以眼下的运力,想要完成海外就藩,简直是痴人说梦。 因此朱由检特意对沉廷扬回帖,表示市舶司可以向五大船厂再下六百艘五千料以上的商船、货船订单。 御马监目前没有多余的银子,复套之战的赏银都还在计算中,因此只能让沉廷扬先从黄龙缴获的白银里调银子去下订单。 等到秋收后,御马监会再拨钱粮南下,缓解市舶司的财政问题。 写完回帖,朱由检放下了笔,而一直在旁边看的孙传庭也见状开口道: “殿下让沉布政使造船,是为了海外藩王就藩的事情吧?” “嗯……”朱由检回应一声,一边看着军情,一边对孙传庭解释道: “我大明眼下人口稠密,士绅豪强占据的田亩众多,百姓手中的田亩甚至不如士绅豪强的多。” “长此以往下去,哪怕再次中兴,想要落寞也不过是数十年的时间罢了。” “唯有以宗室迁移海外,再迁移百姓向海外,用宗室的藩国抵挡外来有可能侵犯我大明的蛮夷,才能让大明国祚长久。” 朱由检的想法,实际上和朱元章的想法大差不差,不过二人唯一不同的就是所运用的资源不同。 朱元章毕竟对于诸国还有一种华夏人的同理心,认为全天下都是大明的子民,所有国王都是大明天下麾下的王。 因此、他选择的是让藩王在一些需要巩固的疆土上驻扎,利用当地的资源和朝廷的资源,为大明戍边。 但在朱由检的心里,大明高于藩王、藩王高于外藩,外藩高于贸易国,贸易国高于其他国家。 因此、他所选择的,是派军队帮藩王打下一个海外藩国,让海外藩国用海外的资源反哺大明的同时,也能在当地建立自己的藩国。 最后藩国会成为大明某一方向的戍卫,保护大明此地不会受到侵犯。 正如天竺如果都被册封,那么大明海上需要预防和警惕的就只有来自东边的方向了。 如果西方列强从西边入侵,那先得过了天竺诸多藩国那一关。 至于天竺藩国会不会最后结成一个联盟,卡住大明的海上贸易路线? 只能说以华夏是一个文化,以及宗室血脉来说,除非大明这边再出一个朱允炆,不然海外藩王可没有心思来和大明作对。 没有大明的管控,诸多藩王在清理了南亚的其他文化后,可以扩张的会继续选择扩张,而无法扩张的就会开始内斗。 这种时候、大明就成为了一个调停人。 和周天子周王室不同,大明的拳头必然是比诸侯国大的,而对于大明来说,天竺稳定是最重要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海上贸易路线会越来越重要,天竺的诸多藩王有可能会不服大明管教而造反。 但结果就是被群起而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