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四章 叶向高的提议(2 / 4)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235 字 2023-02-20

赐钱。 赵南星和叶向高身后的官员上前接过,二人对着刘若愚作揖,随后转身带着两名官员准备从云台门离开。 “阁老……” “侪鹤先生……” 当他们越过文楼来到文华殿前面的广场时,文华殿内的一些无党官员、还有东林之中的左光斗、袁化中等人纷纷走出送别。 倒是被赵南星冷落的言官们,在殿内假装公务繁忙,直到走出的人太多,才假惺惺的跟了上去。 只可惜,相比被朱由检点了许多次还执拗的杨涟,赵南星的眼光可毒辣太多了。 他对于这群人的惺惺作态不感兴趣,只是和左光斗他们交代了几句,要好好以百姓为重的话后,便转身离去了。 这样不给面子的举动,气的大部分东林清流们皱眉。 相比较赵南星,叶向高的待遇就好很多了。 虽然他总喜欢和稀泥,导致诸党党争不成功,但也变相在说明,他保护了不少官员。 因此、送别叶向高的官员几近千人,许多甚至特意从六部、六科、都察院赶来。 不过这群官员在经过东华门的时候,都看到了一辆十分熟悉的马车,不由慢下了脚步,小心翼翼的经过。 赵南星一路走来,与他打招呼的寥寥无几,而他也不觉得有什么不自在的。 从他当年提出解决“冗员”开始,大量官员就开始敌视他了,他也早就做好了这个准备。 他本以为自己会平安无事的经过那辆马车,却不想在他路过的时候,马车的窗户打开,露出了一张稚嫩的脸庞。 “赵少师,何故行走如此匆匆,连个招呼都不打呢?” 朱由检的声音响起,赵南星也看向了他那稚嫩的脸庞。 四目相对,与稚嫩脸庞相悖的,是朱由检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睛。 “殿下何故出言讥讽呢?” 赵南星虽然对朱由检不感冒,但还是作揖行礼,因为这是尊卑之道。 对此、朱由检也打开了四轮马车侧边的门,下车之后作揖回礼。 他这样的举动,倒是让过往的官员有些惊讶,毕竟齐王和东林不对付是纸面上的事情。 “这一礼,是多谢赵少师这数年来,对大明,对天下的尽心。” 人在官场,许多时候会因为政见不合而变成政敌,但这并不代表这种敌对至死方休。 朱由检对赵南星的这一礼,心甘情愿,没有半点作秀的想法。 赵南星他们也想着改变大明,只是他们的力量不够,或者说路子走错了,这并不代表他们和五党一样。 五党是单纯的坏,赵南星他们是独木难支,而东林言官是蠢。 朱由检很清楚这其中分别,而他这一礼也是对赵南星这些年来在任上作为的认可。 赵南星被他这一礼也行的发懵,但片刻后他不再多言,转身便离去了。 如果眼下他和朱由检交谈,恐怕那群言官会借机发难,指责他投靠了朱由检。 他虽然不怕言官们的弹劾,但却不想平白无故的被诬陷,所以他选择了走。 对此、朱由检也很理解,只是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他转身返回了马车上,因为他知道,叶向高还需要一点时间才能走出来。 也不出他的预料,当叶向高走出东华门的时候,已经是赵南星走后的半个时辰了。 相比较赵南星,叶向高倒不怕有人弹劾他,而是直接走到了马车门口,自来熟的打开了车门。 车门被打开,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书房。 这个长一丈、宽七尺,高七尺的双马四轮马车基本上是朱由检移动中办公的地方,书架靠车夫后背的位置,朱由检则是坐在棉花填充的皮质沙发上。 面前有可以抬起来,卡在马车墙上的小桌板,三尺长的桌板上摆放了厚厚的军报。 “这份马上看完,请叶阁老入座稍等。” 正在处理军报的朱由检开口请叶向高坐下,而叶向高见状也坐在了朱由检的对面。 望着在处理军报的朱由检,叶向高的心底有些感叹: “若是大明历代先皇,能有如此勤政者,或许局面不会那么糟糕……” 一时间,叶向高不知道是想起了万历还是泰昌、又或者是朱由校,感慨颇多。 对这一切,朱由检并不了解,他之所以不理叶向高,也并非要展露什么架子,而是他手中的军报确实很重要。 这是一份五军都督府发来的军备订单,所需要的一切都可以称得上是天文数字。 【布面甲、棉甲、鸳鸯战袄各十六万九千套,扎甲、锁子甲、鸳鸯战袄各二十二万四千套,步铳……】 近一百三十万套各类甲胃的订单摆在了朱由检的眼前,除此之外还有二十六万支步铳,六万支骑铳,十四万把雁翎刀,十七万把长刀,三万多杆长枪,以及其他诸如火药等物件。 总之、整个军备订单看完,末了出现的只有一串数字。 【合计一千四百三十七万六千三百二十七两四钱军费……】 “这把我上称、当玉石的价格卖出去也不值这么多……” 望着两千多万两银子的军备费用,朱由检头疼不已。 他没想到、八十多万大军,居然还有近四十万人没有装备齐全。 一千多万两银子,就算按照今年的岁入来说,也需要一整年的岁入银子才能把这笔军备摆平。 一时间,朱由检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去搞这笔银子。 更让他头疼的是,近四十万兵马司和衙役的装备也还要筹措,支出也有四百多万两银子。 这两笔银子加在一起,那就是一千八百多万两银子了。 如果再加上这三方的军饷,基本上妥妥超过了一千五百万两银子。 这样的难题,让朱由检脑细胞不断消耗,唯有五军都督府裁撤了七万多素质不行的兵马让朱由检稍微宽了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