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八章 征日先锋颜思齐(2 / 4)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329 字 2023-02-20

所,而大批量的人就更简单了。 先百官、后书吏,最后是民夫…… 在小冰河大旱的局面下,只要十七年的时间走过,大明原本两京十三省的地方,都会大量流通新币,因为朱由检要用新币来以工赈灾。 所以这也是他为什么说,新币暂时还不着急制造的缘故。 首先他要等军备研究院把蒸汽机完善,然后再着手印币机的研究,最后开始批量制造。 这期间,旧港的矿藏会源源不断的变成矿锭送到松江府,而朱由检只需要按部就班做其他事情就可以了。 就目前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开春之后的扫北之战。 “还未过年关,数库用尽,明岁苦矣……” 看着满桌的军报,朱由检不由发出感叹,苦于财政每年都枯竭。 只是这样已经不错了,包括他自己也知道。 但问题是、时间已经不多了,即便是他自己,也不确定眼下的大明能不能熬过小冰河大旱、蝗灾、瘟疫。 没有什么可说的,朱由检再度低下了头,开始处理其他的军报。 也在他处理军报的同时,时间在一点点的过去,户部也拿出、并告示天下,对盐课、茶课的革新之举。 如朱由检和毕自严所预料的一样,当告示下发、他们二人迎来的,是无数痛骂…… “这齐王、以前还以为他和那群贪官污吏不一样,现在看来也都是一路货色。” “十五文一斤的盐,谁能吃得起?” “好在粗茶没有涨。” “粗茶是没涨,但每旬做工后想买一两好茶也买不起了。” “呸!” “官盐买不起,买私盐去!” “对!买私盐!” 应天府南京城、伴随着两司告示的宣发,得知消息的百姓们纷纷去看了城内皇店的官盐价格。 果然、官盐从昨日的六文一斤,直接涨到了十五文。 得知消息的众人纷纷大骂,而这种大骂的人数量不少。 他们直呼要去购买私盐,只是当他们去寻找曾经的私盐贩子时,却发现大部分私盐贩子都被巡检司给抓走了。 这么一来、所有人都只能去买昂贵的官盐了。 这样的强制,让民间怨声载道,不仅仅是南京城、而是整个江南、整个大明两京十六省。 一时间、各种嘲讽朝廷、嘲讽朱由检的文章,如雪花般络绎不绝的出现在各地的书摊、书馆之中。 江南的士子还编了民谣,让孩童在街上传唱。 “天皇皇、地晃晃,自从出了小齐王,家家户户俱荒凉,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今日赶人明日迁,不走叫你家破亡。小齐王……” 一群孩童边走边跳,手里摇着拨浪鼓,不顾四下行人眼光,越唱越远。 “这孩子的家里人也不管管,被锦衣卫听到了还了得?” “得了吧、锦衣卫还能把这么大点的孩子抓走?” 走在街上、一些百姓望着那群孩童背影,窃窃私语。 不过就从他们的话来看,实际上他们对朝廷已经十分不满了,而这种不满还在快速的传播。 在这样的传播速度下,身处余姚的朱国祚等人也听到了民间的消息,躲在湖畔别墅之中的三人,也对此开始了讥讽。 “盐政和茶政,他倒是敢改……” 湖中游船内,朱国祚听着旁人传来的消息,面露轻嗤,对朱由检简单粗暴的行为十分不屑。 坐在他对面的沉潅则是不喜不怒,端起茶杯嗅了嗅茶香,轻声开口: “两淮的盐商,浙闽的茶商,可都在等着这位齐王殿下服软呢……” “服软也轮不到他们吃肉了,这群商贾还以为自己能威胁朱由检?”朱国祚冷笑,显然他对商贾也很看不上。 不过、看不上归看不上,他们还是需要这群人的帮持,因此他将目光放到了孙如游身上: “我听说下面的乡绅们对于盐价和茶价的涨动有些微词,他们不会去怂恿愚民吧?” “他们不敢的……”孙如游老神在在,对着沉潅和朱国祚说道: “那两淮盐商的事情不用我们管,他们不是投靠了崔呈秀吗?那就让崔呈秀自己去管,让魏忠贤去管。” “盐商的饭碗都被端了,他们还不作为,日后谁还愿意支持他们?” “可浙闽的茶商……”沉潅皱着眉开口,显然浙闽的茶商给了他们不小的压力。 “让他们先等着,局势如果没有变化,那我们也没有办法。”孙如游又不是沉一贯,面对朱由检手下近八十万大军,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尽力的避免浙党受损,已经是他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 最少浙党在的话,还有人能为浙闽的茶商、布商、乡绅豪强说话。 “形式比人强,告诉一下浙闽的商贾和乡绅,别和朝廷起了冲突,两淮和其他诸党的势力要怎么办是他们的事情。” “眼下朱由检这厮在燕山的布局越来越大,今岁的恩科我也打听过来,若是我们也墨守成规,恐怕现有的科举会被朱由检给革新取缔。” “他?”朱国祚微皱眉头,有些不敢相信朱由检敢玩的这么大。 “如果是他,那有什么不敢的?”孙如游面色凝重: “他在燕山的几十万学子,若是全部出山,恐怕朝野上下都是他的人了,一些泥腿子和地方的书生,还能强的过钢刀?” “那现在的意思是……”沉潅试探性询问,而孙如游想了想后果决道: “看看有没有门路,把人送去燕山学府里。” “怕是很难,之前我们都试过了,燕山学府的学子都会被锦衣卫查的清清楚楚,想进去不是那么容易的。”沉潅认为这办法不可行。 “没有什么难不难的,只要一直等着机会,总能混进去一些人……” 孙如游舒展了眉头,而旁边的朱国祚也觉得此举可行。 “这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