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铛——铛——铛……” 天启七年正月初一,伴随着晨钟暮鼓的声音响起,当一年一度的正旦新春来临,北京城内漫天飞雪。 厚厚的二尺积雪甚至让马车难以行进,似乎是在证明小冰河时期降临,整个城池都被覆盖成了冰天雪地…… 只是在百姓看来,瑞雪兆丰年,他们对于这一场雪,都还是颇为满意。 因为大雪可以冻死田地里的病虫和病害,而等到大雪融化时,来年的耕种必然丰收。 可是对于朱由检来说,这却不是一场简简单单的雪。 或许是天启五年的经历尚在,面对这场大雪,他很清楚这对于贫困的北方百姓来说,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害。 一大早,天还没有亮,内廷就有太监来传话,说是皇帝精神疲惫,示意齐王今日监国组织大朝会。 对此正在换冕服的朱由检很清楚,什么精神疲惫?倒不如说是昨夜房事太深,睡不足,找个顶班的。 不过似乎是已经习惯了被自家哥哥这么拉去临时顶班,朱由检没说什么,换好了冕服后便坐上象辂,乘着它前往了皇宫。 一路上,马车、驴车络绎不绝,在京官员两千余位,尽数前往了皇宫。 当大明门打开,所有百官纷纷走下马车,步行前往皇极殿。 只有朱由检,不仅有亲王的特权,还有扫北之战后拥有宫廷内乘坐象辂的特权。 他是一口气坐到了皇极殿台阶下,在百官还在吭哧吭哧徒步而来时,他已经走上了台阶。 皇极殿门口的两排大汉将军将皇极殿门打开,一股热浪从中袭来。 殿内摆放了不少做工精巧的铜炉,炉中有供暖的炭火,而映入眼帘的除了它们,还有高台龙椅侧左下方的一张楠木椅子。 这是监国的位置,而朱由检也没有客气,徒步走上高台后,便直接坐在了椅子上。 今日负责班值的内廷太监是王安,王安见百官还没有人,便让人给朱由检上了一些糕点和姜茶,送上了一个拳头大小的暖手炉。 朱由检一只手拿着暖手炉,一只手捏起糕点塞入口中。 明代百姓吃糕点,往往都是配合喝茶的,一块镜片大小的糕点,往往需要吃十几口,细细的吃,吃一口糕点补一口茶水。 不过朱由检没有那么多凡俗礼节,如果不是怕被噎到,他一口能塞下三个桂花糕。 回京也有一段时间了,或许是忙于奔波在燕山和京城之间,他这体重却是涨的有些慢,整个人还是有些消瘦。 常年征战让他皮肤比起养尊处优的百官来说,显得坳黑不少。 当百官们一个个抵达,先是五品以上的三百多名官员站上了皇极殿的金砖,随后是一千九百多名官员站在了露天的皇极殿广场上。 当所有人都到齐,朱由检才用上好的苏绸擦了擦手和嘴,然后示意王安将茶水和糕点撤下去。 他这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将皇极殿视若无人,无形之中给百官带来了不少压力。 古今往来、大明朝还没有哪个皇帝敢在正旦大朝会的时候,当着百官的面,慢慢吃着糕点、喝着茶的。 现在倒是没有皇帝这么做,但一个亲王却先这么干了起来。 “铛……” “贺!” 见太监撤下摆放茶水和糕点的小桌,鸿胪寺卿当即唱声,而皇极殿门口的两排大汉将军也取出净鞭,朝着空中挥打起来。 净鞭在空中的炸响声让不少人挺直了嵴背,随后纷纷唱声道: “天启皇帝万岁……万岁……” 声音由皇极殿内传到广场上,两千余官员纷纷唱礼,而朱由检作为监国,这种时候也需要起身,一起和百官对皇位唱声行礼。 他自然也这么做了,并没有在这种时候搞什么特殊待遇。 只是在百官跪下的时候,他已经作揖坐回到了位置上,而鸿胪寺卿见状也不敢说什么,只是唱声道:“起……” “谢皇帝……” 百官慢慢起身,而王安也趁机说道:“正旦大朝,请监国示下……” 一句话说出,百官纷纷竖起耳朵听了起来,想知道朱由检第一次在正旦大朝会监国,会怎么示下,说些什么。 以往这种时候,皇帝都会说一些宽仁臣子的话,不过这种话显然不可能在朱由检的口中说出来。 注重实际的他第一次把正事放到了大朝会上说出来,单手依着木椅扶手上,虚撑着下巴,很澹然道: “对于冬雪,不能马虎,天启五年的白灾还历历在目,不能掉以轻心。” “北地的各司布政使,一定要注意治内百姓的民生状况,若是有地方遭遇了白灾,工部和户部不能马虎,要拿出一份方案出来,加急提交给内阁还有孤。” “对于这一次大雪可能受损的百姓们,还有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一定要善加对待,至少得保证他们有条活路,以渡过这次大雪天气。” “尤其是草原上的牧民们,如果牲畜的草料不足,太仓可以不必等陛下、或者孤的回复而直接拨发草束。” “牛马牲畜被冻死的牧民还有百姓,不要害怕官府的惩戒而隐瞒,可以直接上奏,让官员前去稽查,核对数目后,明年官府重新给他们派发牲畜幼崽。” “没有粮食过冬的百姓,可以向当地的官府租借,没有利息、来年再偿还也行。” 内阁官员在顾秉谦的带领下,齐齐弯腰作揖行礼:“殿下仁厚,乃我大明百姓之福,亦是天下之福。” 甭管朱由检这番做派是不是作秀,可至少也给了许多人一条活路。 作为内阁首辅,顾秉谦脸上带着几分沉重之色: “这两年里,北方数省的灾情连绵不断,虽得到了赈济,但人口大多迁往了关外三府和河套、辽东等地。” “福建、广东等地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