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小冰河下的粮食减产(2 / 4)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163 字 2023-02-20

山脉之中出现。 “今岁的田赋、户部预计只有不到两千六百万石……” 山林之中,当手持弓箭的朱由检骑在马背上扫视了一眼手中的奏疏,他当即看向了自己的四周。 他的四周,陆文昭和曹变蛟在拱卫他,御马监的一员随身太监和十几名骁骑卫在四周。 董应举策马刚刚赶来递交了奏疏,四周的山林发黄,晚秋即将结束。 这一幕幕画面涌入眼中,让朱由检略感一丝压力,不过压力不是来自这群人,而是来自他的肩上。 “御马监今岁估计能有多少田赋?”朱由检将奏疏递给了董应举,对御马监的随身太监询问。 对此、这名随身太监当即回禀道:“尚未统计完毕,不过近万万亩军屯田中,有近三千万亩今岁绝收,恐怕今岁的岁入……” 随身太监犹犹豫豫,抬头看了一眼,确定朱由检没有生气后才说道: “恐怕今岁的田赋岁入,只有三千万石左右……” 一句话说完,让压在朱由检肩头的担子更为沉重,按照常理来说应该能收入八千万石的田赋,今岁只有不到六千万石。 “若是全国大旱,会是何等光景……”朱由检忍不住在想。 如果小冰河继续下去,加上全国大旱,恐怕朝廷的田赋岁入连两千万石都无法保证。 这一刻的朱由检,算是略微体验到了历史上崇祯的无奈。 “两司、市舶司、杂项的岁入大概能有多少……” 朱由检将希望放到了税收上,而董应举的话,也略微缓解了一下他的焦虑: “两司今岁到年末应该能岁入八百四十万两,市舶司的岁入在二百万两上下,杂项岁入应该在一百六十万两左右,合计约一千二百万两……” “御马监呢?”朱由检转头看向随身太监,而对方也作揖道: “皇店和北场的官场、南场的纺织场、还有六大船厂的岁入,合计应该不足八百万两。” “也就是说今岁的税收合计在一千九百万两左右,田赋不到六千万石……”朱由检皱眉。 “应如是……”董应举作揖回礼。 面对这样的赋税,朱由检表情不太好看。 天启五年时,大明岁入一千四百万两银子,八千万石田赋。 天启六年时,大明岁入一千六百万两,六千九百多万石田赋。 到了天启七年的今年,岁入一千九百万两,不足六千万石田赋。 这个规律下,天启五年反而成了大明财政最好的一年,而从田赋骤降和税收增长的情况来看,大明正在从重田赋的财政转变为田赋和税收均衡的财政局面。 “还是得加大推动的速度……” 朱由检舒展了眉头,脑中不断的想还有什么可以增加税收的东西。 不过他想来想去,实际上也只有矿税和契税,商税、以及酒税罢了。 四者中,酒税已经在进行中,估计明年开始就能征收,而契税虽然存在,但征收的一直不严。 所谓契税,便是相当于后世对签订书面合同的交易,朝廷根据金额征收百分之三的税收。 只是自张居正去世后,这类交易税名存实亡,其中百分之九十都逃税逃掉了,然后剩下的百分之十,也是百不解一。 哪怕地方有在收税,但朱由检从每岁的户部上疏中能清楚的看到这税收数量并不多,多半不是进入地方官员私人腰包,而是充当地方财政经费。 这类交易税,朝廷能得到的比例不过是应有数额的千分之一都不到。 按照朱由检前世所看史书中,茅元仪调查过后的结果,严格的执行契税,完全能获得五六百万两的收入。 不过、有一点就是朱由检要考虑的,那就是禁止民间土地买卖。 如果禁止了这点,那么契税基本上就是针对城镇人口的税收了,因为买卖房屋店铺最好收税。 只是以大明眼下不足人口百分之十的城镇化,或许契税的收入会打个三折,只有一二百万两的岁入。 至于矿税……这是朱由检最头疼的一点。 拜他皇祖父万历所赐,矿税这两个字简直比屎还让人觉得恶臭。 朱由检如果打出收矿税的名号来收税,天下百姓能把他老朱家从朱由检骂到朱元章去。 怎么把矿税的收取影响降低到最小?这点朱由检已经有想法了,无非就是矿铁官营罢了。 和盐酒茶一样,直接收归朝廷,这么一来就是朝廷内部在玩了,朱由检就可以把官民矛盾转化为反腐问题。 倒是最后的商税,如果盐铁茶矿都官营,那么商税的收取直接定为十税一就足够,而所有杂项都要废除,田赋也直接调整到十赋一。 眼下的百姓压力,主要还是在杂项上,杂项的存在,让本来只需要承担3%赋税的百姓,直接拔高到了15%~20%。 更重要的是,杂项大多进入了地方胥吏的腰包,这点是朱由检最无法容忍的。 “一步步来,明年先解决酒课司的问题……” 眯了眯眼,朱由检心里有了一个计划,那就是在十年内把以上的财政问题都解决。 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大明的税收完全可以达到五千万两银子,如果农民把粮食直接以银子的方式来交,免去折色的环节,那大明的税收能达到八千万两银子。 不过、这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大明流通的银子规模,不足以让百姓每年拿出八千万两银子的现银来交税。 也就是说、在满足以上条件下,朱由检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货币的问题。 发行货币不是单纯的市场行为,而是由朝廷作为暴力机器来保证货币的信用,确保货币的流通。 大明要发行货币,也不可能是只控制货币本身,而必须是对物资的生产流通本身就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