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来说,咸鱼则是能传家的宝贝。 一般家里边有条咸的鲤鱼干,每年过年的时候拿出来在热水里涮涮做汤,鱼要立刻捞出来晾干继续挂在大门顶上当家里边的吉祥物。 如果稍微煮的久一点,导致咸鱼被煮烂的话,做饭的女人和老人甚至会羞愧的上吊自杀。 总而言之,日本农民在幕府高层残酷的封建剥削与压迫下,命运极其悲惨。 了解到这些的东军都督府参将都忍不住开口说道: “娘地,这倭寇朝廷是把人当牲畜来使用啊。” 他的话让一些明军的守备都忍不住点头道: “是啊,我还以为每天只给民夫两斤米饭,一条鱼就已经很苛刻了。” “但每次发粮食的时候,他们都喜笑颜开的鞠躬感谢,我还好奇,没想到他们原来过得这么惨。” 明军的一些将领忍不住的说着,而郑芝龙和郑芝凤、郑芝虎等人则是站在城头轻笑。 之所以颜思齐给日本的农民发地,可不是因为良心过意不去,而是这些地需要人来种。 一人一亩地听起来很多,但是经过战争破坏的明军占领地区,刨除去那上百万和幕府有牵扯的囚犯以外,实际上他们分得的田地只占据明军收获土地的一小部分。 其他的田地,颜思齐是以帮忙耕种一亩,农民可以获得一半亩产的政策。 这听上去不多,甚至可以说,这政策如果放在大明,早就要被人骂的狗血淋头了。 但是这样的分成在日本农民看来,那已经是大明的“天使”们赏饭吃了。 他们许多人已经吃上了不敢奢望的“银舍利子”,也就是那所谓的白米饭。 凭借自己的一亩地,还有帮忙官府耕种的三四亩地,他们每年可以收获三石稻米。 对于他们来说,基本实现了米饭自由。 不仅如此,颜思齐发动战争的时候,大多都是在农忙和秋收之前。 尽管他只给农民开出一天两斤米,一条咸鱼,不限量酱油和盐,以及每日五文的工钱,但对于需要负担徭役,还需要为幕府兵马提供衣物、粮食的农民们来说,这已经是大大的“仁政”了。 蜂窝煤场、炼铁场、水泥场等等普通工厂,在大明开出的工钱是每日二十文到三十文不等,而在瀛洲只给农民们开出十文。 但即便如此,这些工厂依旧被人挤破了头的报名。 对于幕府农民来说,帮忙干活既然还能拿工钱,这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这种现象,尤其是在颜思齐每年能收上来近千万石田赋后,变得尤为严重。 由于朱由检还没有出台对于瀛洲粮食运往大明的政策,因此颜思齐在保留部分粮食供给军队外,大部分粮食都是卖给了御马监的皇店。 御马监的皇店又已经在瀛洲南部三府的各地建立,而稻米的收取后,他们很“黑心”的制定了一石米六百文的价格。 这样的价格按道理来说,在大明是只有严重灾区才会出现的米价,然而面对这样的米价,许多农民都踊跃的来买。 等于说,他们种地交粮,颜思齐把粮食卖给皇店,而农民又去工厂打工赚钱来买米吃。 整个循环下来,颜思齐和御马监不仅收获了各大工场生产出来的物资,还让农民帮他们免费打工。 但是面对这样的“剥削”,日本农民还喜滋滋,乐呵呵的认为大明的官府带来了文化和光明。 就比如这些被拉上战场的民夫们,他们明明一开始十分抗拒为明军服务,但当那每天两斤米饭和一条咸鱼摆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果断选择了投诚。 整个战区都没有出现颜思齐、卢剑星、郑芝龙等人猜想的叛逃,叛乱事件。 不仅如此,一些农民还会主动的从北方南逃来明军治下,并带来了一些幕府军队的调动情报。 如眼下,在确定日本农民不会叛变后,郑芝龙便开始利用他们去劝降大部分被幕府强征的壮丁,试图策反或者引起骚乱,而这样的操作立马取得了成效。 “别动手!我们投降!” 一些街坊内,矮小的幕府足轻和辅兵,壮丁开始举着双手走了出来,数量不少。 “好好好!” 在城头用双筒千里眼围观的郑芝龙见状,连忙叫好,并吩咐道: “投降的人,给他们每日一斤白米,一条咸鱼和一两油、半两盐和半两酱。” “是!”闻言的郑芝凤当即点头,随后连忙安排人去受降,而带兵准备巷战的松平忠明则是被气得差点晕过去。 “八嘎!这群卑贱的农民,他们难道忘记自己的身份和民族了吗?!” 松平忠明趴在一处房顶,看着许多壮丁走出街坊,不断地破口大骂。 “现在我们要怎么办?”旁边的一名大名紧张的询问。 显然,他们都看出了,就这样的局面,继续僵持下去,日军只会被全歼在草津城。 “尹达政宗那个老家伙的援兵还没有抵达吗?!” 松平忠明转头询问自己的家臣,然而对方却摇头道: “他们应该在半个时辰前抵达才对,现在看来恐怕是明军出手截击他们了。” “……”听得此言,松平忠明紧咬牙关,而在他还奢望援军的同时,街坊内走出投降的日军壮丁却越来越多。 只是一个时辰,明军甚至没有发动进攻,只是发动了一些民夫鼓吹明军对农民的政策,就引得东、西城墙的日军,和大部分被抓壮丁躲在街坊内的足轻便走了出来。 七千多人投降,加上先前的首级收割数量,也就是说,松平忠明手下只剩下了不到七千人。 “好了,看样子不会有人投降了。” 再度等待了一刻钟的郑芝龙眼看着日军没有什么动静,他当即对郑芝虎吩咐道: “投石机准备,把所有勐火油全部投入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