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齐王冠礼(1 / 4)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138 字 2023-02-20

“铛……铛……铛……” 当晨钟响起,白雪与朝霞共现,鞭炮与人声齐响。 经过多次修葺的北京城各处坊市的牌匾,也都挂上了象征喜庆的红色绣带。 今日是天启十年十月三十日,齐王大婚。 作为大明天子的亲弟弟,也是唯一的弟弟,加上他五军大都督、骁骑上将军等多重身份,皇帝给予他最大的恩宠便是“大婚规制拔一级”,也就是按照皇帝大婚的规制来走。 由于上次北伐,朱由检错过了朱由校的婚礼,因此他也错过了皇帝的大婚。 只是朱由校不仅让朱由检重新拥有了一次“皇帝大婚”的观赏机会,并且还把主角变成了他。 “齐王殿下的大婚真是热闹啊……” 明时坊顾府后院,当顾秉谦听着响彻京城的鞭炮声,他将口中漱口的茶水吐出,略微感叹了一句。 与他同样感叹的,还有毕自严、袁可立、施凤来、冯铨等人。 “宝珠,这是你让人弄得?” 内廷坤宁宫,当睡梦里的朱由校被鞭炮声惊醒,他勐地起床,随后听着鞭炮声愣了愣。 他下意识询问了自己的枕边人,而张嫣则是被朱由校弄醒,起身趴在他肩头,含着笑意: “虽说五叔叔不愿意花内帑的银子,但些许鞭炮银钱,五叔叔应该也不会计较。” “倒是万岁您醒的迟了些,别忘了您今日还得在太庙前为五叔叔行冠礼呢。” “对对对,倒是忘了这事了!”朱由校被张嫣提醒,当即掀开被褥,旁边负责伺候的四位宫女见状开始为朱由校洗漱,并穿戴起了冕服。 张嫣起床后,亦是同样被人伺候穿戴上了凤冠霞帔,红罗长裙。 他们在忙,而作为大婚的主人,朱由检显得更忙。 当齐王府正门大开,所出现的,是面白如玉,英姿挺拔的朱由检。 他头戴乌纱折上巾,身着盘领、窄袖,身上红色衮龙袍前后及两肩绣有五爪金盘龙纹样,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而腰间玉带,脚下皮靴。 虽然大婚被提成了皇帝大婚的规格,但朱由检还是得遵守一些《大明会典》的礼制。 好在明朝的亲王、世子、郡王、都是可以穿衮龙袍,用五爪龙作为补服图桉,只是区别有所不同。 如亲王身前身后五爪正龙各一团,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郡王身前身后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龙头正面对前即为正龙。 两者的区别不大,甚至皇帝的衮龙袍和他们的区别也不大。 唯一的区别在于,皇帝着金龙袍,亲王郡王着红色衮龙袍,而三者身上的衮龙袍章数不同。 “恭贺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王府大门打开,出现在朱由检眼前的是从齐王府站到百王坊城门口的骁骑卫骑兵。 他们骑在马上,像是排练了多次的齐声高唱。 “殿下……” 王承恩牵着一匹白色的汗血宝马走到了台阶下,阳光射在马匹身上,闪闪发光,让所有骑兵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可以出发了吗?” 朱由检走出府内,在台阶上环顾四周,对骁骑卫将士微微颌首表示感谢,随后低头向王承恩询问。 “还不行,得等礼部的官员去宗庙和天坛、地坛分别祭祀,告慰天地才行。” 椅子放在背后的声音刚刚响起,不等朱由检回头,杨如是略带抱怨的声音便响起了。 等朱由检回头,果然看见了身着红色曳撒,背后跟着两个小宫女的杨如是。 他穿着红色曳撒,下身绿色马面裙,梳着高高的发髻,而她背后的两个小宫女穿着百子衣,头扎两个冲天鬏,脸上涂上脂粉,打上腮红,约七八岁左右。 朱由检看了一眼便坐下,心里并没有讨厌这种繁杂礼节的想法,只剩下享受。 虽说他来到大明已经快十一年了,但他经历过稍微有汉家礼仪的事情,也就是朱由校登基罢了。 十一年忙于政事,疏于礼宴,眼下总算能歇一歇,体验体验了。 “殿下的排场可比当年万岁大婚的还要大。” 王承恩笑着开口,朱由检也微微颔首。 朱由校是天启元年时大婚的,当时内帑不足,只调用了不到六十万两银子。 六十万两银子,作为皇帝的大婚来说,是略微有一些寒酸的。 但需要知道,当时朱由检给秦戚两家的军饷也不过二十两,而当时两家兵马只有七千人,算上各种用度也不过二十万两。 因此,在当时来说,能动用六十万两大婚,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经过朱由校十一年在位,朱由检六年新政的革新,大明的财政状况大大好转。 虽说朱由检下令只能用三十万两银子,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顺天知府和宛平、大兴两县县令借口冬至,于是提前准备了一百二十万盏鱼灯,布置在了内外城中,使得整个京城张灯结彩,仅此一项便花费数千两。 加上提前一个月开始的修补路面,清理沟渠垃圾,不得产生异味等举动,实际上顺天府为了朱由检的大婚就花去了近万两银子。 这还仅仅是顺天府自己的准备,而礼部更是从户部调走三万两银子,在民间兑换成钱,准备了三千万枚铜钱,用作喜钱。 这些喜钱会装在红包之中,在过路时发给百姓,每个红包两枚铜钱,对照成双成对。 除了礼部和顺天府,工部也出了人力物力,把齐王府修葺、粉刷了一遍。 还有五军都督府,他们抽调了附近六营拱卫营,配合骁骑卫,从齐王府门口一直排到了大明门门口。 到了大明门里面,还有皇城三卫等着朱由检,进了太庙后还有大汉将军。 之后及冠结束,准备大婚时,拱卫营也会站在内城的主要街道,等待车驾绕行内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