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战线,首先就要想方设法,消耗驻扎在武魏城战线的中原大军。 只有先消灭中原大军的有生力量,十三国同盟才能以最少的伤亡、最快的效率,攻占武魏城战线。 武魏城战线和诗昆山战线不同,武魏城是南境的核心城,只要武魏城战线失守,中原南境就是十三国同盟的囊中之物。 当然,中原势力肯定会死守到底,不会像诗昆山那般,让他们轻易得手。 再则是,圣蝎大帝也看得出,中原大军有意图的撤离诗昆山战区,打算借武魏城战线的地理优势,和他们长线作战。 毕竟十三国同盟封锁南境边缘区的计划失败了,时间已站在中原势力一方,他们可以在中土汉地慢慢打。 十三国同盟则会随着时间流逝,因为补给线过长,以及将士离乡远征,在物资与情感依托上,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虽然不能操之过急,却又不得不急流勇进,这就是十三国同盟的现状。 圣蝎大帝心底看得清清楚楚…… 中原势力毫无抵抗的撤出诗昆山战区,大概是想将十三国远征军,由雷门道拉出来打,在诗昆山消灭他们的军力。 中原势力能用的手段,十三国同盟也一样能用。 只要十三国远征军能重创中原大军的有生力量,他们便可轻松攻破武魏城战线。 最关键的是,无锋上座手里正好有一枚棋子,可以起到引蛇出洞的功效。 如果他们能借此机会,将北境王势力剿灭,那无疑是再好不过…… 各国代表在会议上积极探讨,最终拟定出一个,针对北境王势力的作战计划。 在座的各国代表,都不是没脑子的白痴,他们甚至比中原大军的人更加清楚,北境王才是他们的最大威胁。 十三国同盟的天胡开局,变成今日这般山穷水尽,皆因北境王力挽狂澜,破坏了他们封锁南境边缘的计划。 圣蝎大帝甚至有预感,只要他们能除掉北境王,中原势力必败无疑。 除了针对北境王的作战计划,十三国同盟还在会议中,定下了两件事。 第一件,青原族的后勤补给,将交由寅国来处理。 亦或者说,圣蝎大帝让青原族远征军和寅国远征军合二为一。 如此一来有两个好处,其一是两军将士可以互相监督,其二是两军将士可以互补短板。 圣蝎大帝为了平息各国之间的猜忌,在诗昆山会议中决定,取消了新六国同盟的方案,以便盟友国能一视同仁。 亦或者说,圣蝎大帝在会议上强调,新六国同盟是为了确保打赢诗昆山战役,临时创建的组织,他并不打算一直沿用下去。 如今诗昆山战役大获全胜,六国同盟已完成使命,可以原地解散了。 圣蝎大帝这番话,就像在告诉各国代表,他并没有排挤盟友的意思,黄酆国纯属是过于敏感。 仿佛黄酆国不背叛,圣蝎大帝也会在今天,解散六国同盟。 六国同盟虽然解散了,但圣蝎大帝的疑心与戒心,却没有降低一点。 纸是包不住火,圣蝎大帝让青原族远征军和寅国远征军合并,寅国将士只要有一点不自然的表现,就会被青原族将士钉死在名为‘叛徒’的耻辱柱上。 毕竟青原族是遭到黄酆国背叛的受害者,后勤部队的青原族士兵,一定无比痛恨叛徒。 至于两国之间互补短板,也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寅国与北境王势力交锋,导致寅国主力军损失惨重。现在的寅国远征军,就像断了一只手臂的壮汉,看样子还有一战之力,却又举步维艰力不从心。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寅国主力军伤亡惨重,可位于寅国根据地的后勤部队,却安好无碍。 青原族遭到黄酆国背叛,他们的情况则与寅国恰恰相反。 青原族的主力军几乎完好无损,但留守在大后方的其他部队,却死的死残的残,后勤部门更是彻底瘫痪。 现在让寅国远征军和青原族远征军合并,刚好可以互补互利。 反正青原族已经丢掉南境边缘区的地盘,幸存下来的后勤将士,去飞龙崖跟寅国将士凑一块,好歹有个地方能落脚。 不得不说一句,圣蝎大帝如此安排,真是命中靶心,戳在了寅国的呼吸管上。强如太古老人,在听完两军合并的事情,都慌得汗流浃背。 虽然百分之九十的寅国将士,都不晓得寅国暗中投奔了中原势力,但还有百分之十的人,心明眼亮的看到,北境王来寅国根据地‘做客’。 位于寅国根据地的人,谁不知道公冶元帅为了讨好北境王,把斑羚营的漂亮女卫,全都送出去了。 太古老人甚至可以断言,只要青原族的将士,去到寅国在南境边缘区的根据地,就能马上知晓北境王到他们这‘做客’的事情。说句实在话,驻扎在寅国根据地的将士,起码有两三成的人,都不赞成公冶元帅的做法。剩下的七成人里面,又有四五成的人保持中立。确凿的说,他们心底反 对公冶元帅,却因为理解寅国的形势不容乐观,最终决定默许。 一言蔽之,留守在寅国根据地,真正支持公冶元帅的寅国将士,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