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2 / 3)

内侧比较低,前面两个轮胎的刹车重心是不一样的。

所以你如果刹车踩重了,前轮两个轮胎因为压力不平衡特别容易锁死。

刹车踩轻了,制动力不够,损失大量时间,甚至有可能一头直接闷护栏上。

而这几个弯道就需要车手们自己去体会和感悟了,过这个弯需要了解和注意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一般的车手在这里可能就是照本宣科地熟悉这个弯道,去了解过弯的技巧。

但是真正顶尖的车手过这里的时候其实没那么麻烦,完全就是靠着自己的车感。

感觉踩多深的刹车合适,那就踩多深。

感觉什么时候可以给油了,就什么时候给油。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百分之一的天赋比普通人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有用。

秦淼过这个弯道的时候就是这样。

这几个弯道的刹车点秦淼甚至都没记,完全就是靠着自己的车感找到的刹车点和过弯线路。

但气人的是,秦淼在这几个弯道的处理比他的队友汉密尔顿还要好了不少,也就只比主场作战的勒克莱尔差了点。

这几个弯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主要是细节太多了,但是秦淼过弯又是靠着自己的感觉。

T8,这个弯角的过法与众不同,正常像这种直角弯,一般都是更晚地刹车然后去切弯心,获得一个更好的出弯速度。

但是T8位置却可以小角度去切弯心,因为这一片弯心的抓地力很足,所以不用担心速度过快会损失时间。

虽然这样的过弯角度会有点大,而且出弯之后更晚才能给油,但是入弯和出弯节省的时间是要比晚刹车之后隧道大直道内获得的时间优势更多的。

可能在转播画面上看起来,隧道内的环境和能见度其实还不错。

可坐在车内的视野并不是很好,隧道内几乎看不清什么东西。

但也好在隧道内的环境并不复杂,以秦淼现在对赛道和自己赛车的了解,说句不夸张的,他真的能闭眼把这一段隧道跑完。

从隧道出来之后,你是看不到刹车点的,因为车手的视角很低,而出了隧道之后又是一个下坡,秦淼的刹车点刚好就是下坡的位置。

这个地方的刹车也很难,因为下坡是刹车点,如果刹车踩得太狠,赛车的重心将会向前轮转移,后方两个轮胎的负载也会变少。

后轮负载变小了的话,刹车力度重了一点就容易把后轮给直接踩抱死,毕竟后轮负载小也就代表着后轮的惯性小。

就F1那刹车的恐怖效率,真有可能直接给你后轮捏死。

而在这个位置后轮锁死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这点罗斯伯格深有体会。

秦淼到了这里之后果断地将自己赛车的刹车重心向前调,到达刹车点之后踩刹车,将赛车降到两档。

早点转向入弯,保持速度,入弯可以走得稍微深一点,过了十号弯的弯心之后的出弯位置是这条赛道速度最慢的地方。

过了这个地方之后开始缓慢给油转向,调整好车身出弯。

之后就比较有意思了,出弯的时候不能像是切弯心那样去切左侧的护栏,而是要走直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出弯牵引力,加速度也才最快。

等快要撞上前方的护栏之后再将赛车拉回来对准赛道,这样一来基本上就不会有牵引力和速度方面的损失。

接下来的T12六档入弯,弯心降到五档,这个弯道出弯得格外小心,因为两边都是护栏,没有缓冲区,自然也就没有任何失误的余地。

但是这个弯道又是摩纳哥赛道的弯道之中最温和的一个,因为比起其他弯道,这个弯道的过弯很常规,很多赛道都有这种类型的弯道。

T13和T14是两个假弯,出了T12之后赛车可以靠着自身强大的下压力全油门过弯。

前提是掌握好角度,但是对于专业车手们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难事。

之后又是一个难度拉满的弯道。

T15,这个弯没有太好的参照物,秦淼一般都会选择循迹刹车将车速降下来,T15弯心的路肩基本上和没有差不多,所以过弯的时候可以无限贴近弯心的护栏,但是不能碰到弯心的护栏。

以入弯的速度动能来说,角度掌握不好轻轻碰一下赛车的右前悬挂基本上就报销了。

不过秦淼这一个弯过得很完美,从视觉上来说完全就是擦着护墙过去的。

出弯之后在T15弯心和T16弯心的中间停止刹车开始给油。

T16的弯心的路肩很难吃,但是又不得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