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的黄巾军主要集中在巨鹿郡,巨鹿郡是大贤良师张角的老家,也是黄巾军的根基所在。 起事之初,几乎整个巨鹿郡都已经被黄巾军占领。黄巾军的势力还一度从巨鹿郡勐烈的向外扩张。冀州的安平国、甘陵国黄巾,连大汉的藩王都给抓过去了。四月之时幽州广阳郡黄巾,一度还曾斩杀了杀幽州刺吏郭勋及太守刘卫,差一点就与冀州黄巾连成一片。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随着东汉朝廷反应过来,开始调兵遣将,黄巾军的势力开始快速衰落。 卢植到达冀州之后,迅速组织起有效的进攻,可谓连战连胜,实际已经收复了巨鹿郡大部分的城池,只剩下张角、张梁退守的广宗和张宝占据的下曲阳两座孤城。 而且这两座城池一个在巨鹿最南端,一个在巨鹿最北端,已经被实际分隔开来,不能相互呼应。 退守广宗城的是张角和他的弟弟张梁,他们手下还十几万兵马,二十余万教众,却被卢植用深沟高垒围困在城池之内,如果不是朝廷更换了卢植,也许这座城池早被拿下了。 如此多人龟缩在城池之内,继任的董卓也找不到比卢植更好的办法,但看到卢植的下场,却不敢再慢慢围城,只好率兵北上,先去攻击据守下曲阳的张宝,广宗之围不战而解。 卢植是幽州人,在幽州和相邻的冀州,人脉声望都极高,可以将校用命。而董卓是凉州人,在冀州毫无基础,临阵替代被将士拥戴的卢植,又立马改变卢植的策略,军心的波动混乱可想而知。 如此状态,董卓自然也没能成功击破下曲阳的张宝,两个月之后,毫无寸功,再次被朝廷拿下。 现在皇甫嵩又来了冀州,虽然都是凉州人,但与董卓完全不同。皇甫嵩是世家出身,历来以通经闻名,征战黄巾以来,又连战连胜,而且带来了两万多精锐人马,因此到了冀州之后,就能迅速整顿军中人心,重新将汉军拧成一股绳。 丁宽到达冀州的时候,皇甫嵩已经统合好兵马,准备重新兵进广宗。此前卢植围城时挖掘的壕沟,推土建立的营垒,在董卓撤围之后,都已被黄巾摧毁。战事的状态,似乎又回到了,卢植被撤职之前的样子。 原本军中都预计,广宗城内的黄巾还会象之前一样,龟缩在广宗城内,依城据守。因此并不急于进抵广宗城下,而是在离广宗城三十里外先扎下大营。 此时的皇甫嵩比卢植底气足很多,朝廷已经连续更换了两个前军主将,就是再想换将,也不会那么快,更缺乏合适的人选,因此并不着急。 没想到的是黄巾军的反应却十分出人意料,在张梁的率领下,十几万黄巾军居然出城了,而且向汉军发起了主动进攻。 这时加上皇甫嵩带来的援军,汉军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五万多人,而且装备精良,虽然黄巾军人数多一倍以上,但装备、组织差距极为明显,与汉军相比,实际处于劣势。 之前张梁打不过兵力不足三万的卢植,现在黄巾军居然主动来进攻兵马接近翻倍的皇甫嵩,这绝对的不合常理。 军议之时,诸将纷纷发言,说什么的都有。只有丁宽心中最笃定,按照他了解的历史,这个时候的张角应该是已经病死了。 张角是黄巾军的大贤良师,精神支柱,许多黄巾军都相信张角拥有无边法力。但张角居然死了,精神支柱崩塌,黄巾军中必然会人心混乱不堪。 张梁继承了张角的权力,但没有张角那么高的威望,再被围在广宗城内,时日稍长,黄巾军极有可能内部崩溃。摆在张梁面前的实际只有一条路,就是击败皇甫嵩统帅的汉军,并借此树立威望,重新聚拢人心。 丁宽在军议之时,没有多说,私下却把这个猜测告诉了皇甫嵩,理由是十几年前就见过张角,其时张角已经因为炼丹不得法,伤了身体根基。 皇甫嵩虽然觉得这个猜测有点一厢情愿,却符合当前的情形,赶快去抓捕黄巾分散在外的斥候,并从斥候的口中,确认了张角已死的消息。 如此一来,皇甫嵩心中大定。此时张梁比皇甫嵩更加急于决战,他不可能再主动撤回广宗,只有与汉军大战一场这唯一的选择。 掌握了张梁的心理,皇甫嵩反而命令所有汉军闭营不出,用“拖”字决,消耗黄巾的士气。果然,气势汹汹而来的黄巾很快就开始懈怠下来。 皇甫嵩一直在仔细观察对面的黄巾军,敏锐的发现了对方的懈怠,胜机已现。皇甫嵩当天连夜调兵遣将,整顿兵马。第二日凌晨就对黄巾大营发起了全面的冲击,这是真正的正面决战,没有什么用谋略回旋的余地。 双方小二十万人马的决战,就是兵士战力、意志、装备、基层军官临场指挥能力的全面比拼。 这场大战从凌晨一直延续到下午,在太阳接近落山之时,终于分出了胜负。汉军斩杀黄巾军三万多,在汉军逼迫下,跳入旁边清河被淹死的接近五万,剩下的约四万人则是弃械投降。 张梁本人战死,被皇甫嵩的心腹爱将傅燮亲手斩下了头颅。进入广宗之后,把张角的坟墓扒开,斩下头颅,与张梁的头颅一起送往洛阳报捷。 广宗即下,下曲阳的张宝实际已经成了孤军。张角、张梁的死,对黄巾军这只最后的队伍,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皇甫嵩乘胜继续进军下曲阳,联合在此与张宝对峙的钜鹿太守郭典,围攻下曲阳。 张宝手下的战兵只有六七万了,加上家属大概十几万人,已经没有兵力优势了,当然不敢再出城野战,只是死守城池。 面对一心死守的顽敌,攻城没有其他的捷
第五十八章 黄巾覆灭(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