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引导(1 / 2)

华城小区。

嘭!

冷小兵拿着榔头砸开了通往阁楼的木门,这扇门他常年锁着,钥匙早就不知道被他扔到哪一国去了。

之所以如此,一来是为了告诫自己,海舟案就如同这扇尘封的大门一样,而且海舟案尘封的时间更久。

二来是为了提醒自己,要专心现在的工作,海舟案他可以继续查,但他的生活中不能只有海舟案。

二来则是为了控制自己,不要每天都进入阁楼,这扇门每打开一次,他都要重新换一把锁,这让本就贫穷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暴力的打开房门,眼前是一段长长的楼梯间。

楼梯两旁堆满了纸箱、报纸等资料,这让本就狭窄的走道更显局促,楼梯两边的墙上空间也没有浪费,贴满了照片和报纸。

李杰抬头看了一眼墙壁两侧,发现全都是跟海舟案相关的报纸以及照片。

不出意外,楼梯两侧堆放的纸箱里同样是装满了海舟案的资料。

眼看李杰站在楼梯上一动不动,冷小兵开口提醒道:“走吧,继续往上,重要的资料都放在楼上。”

顺着楼梯来到阁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贴满简报和照片的墙壁,这些简报和照片已经泛黄了,可见贴上去的时间并不断。

简报和照片的下方是一个堆满文件的书桌,环视一圈,肉眼可见的地方全都堆得满满当当。

除了房屋中间一小圈的地方,剩下的地方简直是无处下脚,地上赫然也摆满了资料。

目光一转,房间的右侧放着一排书架,书架中间的位置放着六张遗像。

从左到右分别是韩秀、吴芳芳、林海云、张萍,以及第五起案件的受害者夏金兰以及岚哥。

每一个遗像下面都放着一个纸箱子,里面装着的都是跟受害者相关的资料。

望着眼前满满一屋子的资料,毫不客气的说,即使是市局档案库里的资料,估计也没有这里全。

十七年,说起来只是一嘴的事,但冷小兵却是实打实的度过了六千多个日日夜夜。

这里的每一份资料,都是他的心血。

同时也是他坚持的证明!

冷小兵走到线索墙边拾起一份笔记递给了李杰,然后便对着线索墙开始介绍案情。

“海舟案是一起连续杀人案,凶手一共作案五次。”

“通常连环杀人案的第一起案件是重点,因为是凶手第一次作恶,后续的案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凶手为了缅怀,或者纪念,或者模仿。”

“海舟案首案发生在1991年5月18号,下午四点,受害人韩秀,女,二十四岁,案发地点,棉纺厂家属院。”

“在受害人的体内发现了麻醉剂和肌松类药物,现场没有遗留任何指纹,毛屑,足迹等线索。”

“尸体也没有被侵犯,没有目击证人,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会是一起连环杀人案的开端。”

“最初,警方怀疑是情杀,但排查了大量的人员之后,发现没有任何线索。”

“三年后,第二位受害人吴芳芳出现了,94年7月4号,晚上十一点,凶手尾随受害人来到了机床厂单人宿舍,并用钝器袭击其颅脑。”

说到这里,李杰忽然打断了冷小兵的讲述。

“钝器?”

“凶手改变了作案手法?”

“没有。”

冷小兵木然的摇了摇头:“凶手应该是在麻醉的过程中没有控制好剂量,导致吴芳芳醒了过来,现场留下了大量的打斗痕迹,可以证明这一点。”

“没有控制好剂量?”

李杰‘好奇’道:“麻醉剂和肌松类药物管控的很严格,普通人应该接触不到吧?”

“按照惯例,警方应该排查过能够接触到相关药物的地点吧?”

“当然。”

冷小兵点了点头,医院、药店、实验室等场所,警方不知道来来回回排查了多少次。

但不论怎么查,都没能发现哪家机构丢失了大量的麻醉剂和肌松类药物。

在找不到相关线索的情况下,警方只能得出或许是凶手从外地获取药物的推断。

李杰一边看着手上的笔记,一边继续问道:“海舟案第一起发生在91年,虽然第二起案件中凶手在麻醉的过程中出了意外。”

“但凶手一定具备相当程度的医学常识。”

众所周知,在一场手术的过程中,麻醉医生的贡献是非常大的,麻醉剂量浅了会让患者遭受巨大的痛苦。

麻醉剂量大了,可能会危机患者的生命。

如何精准的控制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