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为难(5 / 6)

至今日,不管是朝中或者是市井之内,谈妓色变,由此也可以看出,社会对于人的约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格。

就连孔子所说的色之,食之,性也。也要从根本上抑制。

方孝孺提出问题之后,静等着朱元璋的回答。

“青.楼之地,朕已经再三严令官员禁止出入,可是你们看看。禁得了吗?”朱元璋并没有正面回答方孝孺的问题,而是将已经发生的事实摆在方孝孺的面前。

“相较于爱卿刚刚的问题,朕欲禁朝臣踏足青.楼之地,朕得听听看你们能给朕想出什么好主意来。怎么才能让朝中的官员永远不会踏足这个地方。”朱元璋也是有要求的人,他分明是想让朝中的文武大臣牢牢记住他的规矩。

方孝孺平静的陈述道:“陛下该知道,这是禁不了的。”

“禁不了那也得禁。”朱元璋从来不是那种遇难而退的人。因此明明白白的告诉满朝的文武大臣,他现在提出了问题,就等着一众臣子们给他出主意,拿出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

“迎难而上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别告诉朕,你们都不懂。”朱元璋绝不会轻易叫人糊弄了,他既打定主意要做,就一定会想方设法做好。

底下的这些大臣们现在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配合他把这件事情解决。

“那就请闭一下废除青.楼。只有将青.楼之地连根拔起,再也没有青.楼存在,才有可能杜绝朝中官员进出。”方孝孺也是敢说话的人。

刚才他既然问了朱元璋,朱元璋却没有正面回答,但又表明态度一定要解决事情。

办法不是没有,想要达到朱元璋所要预期效果,也就只有这一个:废除青.楼。

朱元璋的确未必没有这个打算,可是方孝孺那严肃的表情,显然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

“若是朕依你的建议废除青.楼,当真能够杜绝朝中的官员出入这个腐蚀他们心志的地方?”朱元璋等着方孝孺继续把后面的话说出口。

“陛下可曾想过,废除青.楼,如今青.楼的女子们该何去何从。”方孝孺也不傻,朱元璋可以避而不谈他方才提出的是否有意废除青.楼的问题,如今他也可以有样学样。

方孝孺相信,朱元璋如果不是顾忌这些女子无法安置,绝不可能征询他们的意见,而是干脆利落的将青.楼连根拔起。

果不其然,朱元璋在听到方孝孺的话后,立刻沉下了脸,不难看出他的不高兴。

刚刚被朱元璋咄咄逼问,差点吓得喘不过气的人此时不由得勾起了嘴角,乐意看着朱元璋为难。

“如果朕希望你们能够想出安置她们的办法呢?”朱元璋脸色再不好,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目的。

今天的朱元璋明摆着是要为难文武大臣的,就为了看看有多少人有真本事。

只是终究还是让朱元璋失望。

就连方孝孺在听到朱元璋的另一个问题后,都陷入了沉默。

“朕给你们一些时间,只要你们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朕一定重重有赏。”朱元璋也不是一味只让人办事,连点好处都不给的人,只要有人能想出解决办法,他一定不会吝啬奖赏。

“陛下。”看朱元璋当真要为这件事扛上了,方孝孺没办法的唤一声,希望朱元璋可以改变主意。

朱元璋扬起手打断方孝孺的劝说,“难道在你看来,这些女人不是大明的子民,不值得我们讨论该怎么安置他们?”

原本有满腹不满的方孝孺,忽然不吱声了。

纵然是贱籍,可是这些人如果不安置妥当了,极有可能会引发矛盾。

毕竟废除青.楼等地,不仅要安置这些苦命的女人,也得想办法解决这个产业背后牵扯的人。

方孝孺只觉得头疼无比,谁也没有想到朱元璋会突然对青.楼等地如此关注。

说来说去,这件事还是朱至挑起的。

不,是西安那些官员的错,他们怎么就突然让朱至对青.楼起了好奇心。

是以西安的官员还没有押解回到应天,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这些活该人头落地的人多吃苦头,否则难泄他们心头之恨。

只是有些事,哪怕朱元璋早早抛出了问题,朱元璋心里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却因为手里的钱不够,只能按耐住。

关于青.楼的问题,就这么一直争着吵着拖着,朱元璋死不放弃,又实在没有人想出好的办法,便硬生生拖到了三年。

洪武十九年,朱雄英和朱至十三岁,且往各地督建烈士陵园成而归。

三年的时间,朱雄英和朱至走遍了燕云十六州,干过的事数之不尽,他们两人在大明的威望达到了无人再敢轻视的地步。

游历归来的朱雄英,连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又被朱元璋下令开始参加朝会。

太子之后便是朱雄英,看着越发沉稳老练的朱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