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戴梓一案(3 / 4)

就是想支开自己,他也违背不得,只能一步三回头,退了出去。

“你可知,前些时候,有人弹劾噶禄?”康熙两根手指掂量着盖碗的上盖,漫不经心地说道。

“臣妾略有耳闻。”郭宜说道,要说一点都不知情也不可能,“难道说噶禄得罪了什么人?”

康熙闻言,哼了一声,手指一松,碗盖掉落,瓷器相撞,发出一声清脆的声音,“噶禄得罪的人多得很,可惜的是,这次弹劾并非是想要追究他的责任。”

郭宜听得有些懵了,“那这些人为何要一直弹劾噶禄?饱食以终日?”

“先前朕在朝堂之上提携一部分的汉人,满汉之间的纷争便一直未曾停歇过,参奏噶禄也好,参奏戴梓也罢,无非都是借机打压对方的势力而已。”康熙说道。

自满族建立朝政以来,汉人和满人就在官场上斗来斗去,原先,满人的地位更高一些,同样官阶,汉人则要低上一等,这两年,满人之中有为之士并不多,康熙于朝政之上更为依赖汉人官员。

时至今日,双方之间的争斗已经白热化,戴梓一事,便是最好的证明。

无论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结果都是满人官员趁机落井下石,想要打击汉人官员的气势,逼得康熙不得不找个理由先下手处置了戴梓,否则戴梓这条小命恐怕不保。

康熙向后靠在了迎枕之上,叹息一声,“若说朝堂是一盘棋局,朕像是左手与右手互搏。”

“皇上是下棋之人?”郭宜忽而开口问道。

康熙瞧了过来,等着宜妃下一句话。

“臣妾瞧着,不像是皇上让棋子如何行事,反倒是想被两边的棋子给牵制住了双手。”郭宜说道,“皇上是大清的天,如今这天为他人所左右,倒是令人唏嘘之余,难免物伤其类。”

康熙很想说自己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然而他也清楚,宜妃的话是对的,他想让满汉官员相互制衡,挑起了两派之间的斗争。

若是让戴梓受了这个罪名,汉人官员心中难免会有其他的想法,但是,他要是站在戴梓这边,这些满洲贵族的心中也会心生怨怼。

两条路都是绝路。

“恕臣妾直言,皇上一直都觉得汉人不是真心实意地屈服咱们的统治,依赖于八旗的协助,但是此非长久之计。”郭宜慢慢说道,“皇上英明神武,能拿下鳌拜,可江山百代,并非人人都会如同皇上这般有魄力,到时候朝堂之上尽是鳌拜,一人掌控一处,这江山也算不得大一统。”

只要康熙想扶持汉人的官员,今日这个事情就一定会发生,不一定是戴梓,张三李四都有可能,双方借着这个事情一较高下。

提到鳌拜,康熙难免想到自己登基以后受的那些憋屈,韬光养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一击得逞。

再想想今日之事,培养出来的棋子如今反倒是掣肘于自己,真是可笑至极,顿时一阵烦躁。

可是,他又能如何呢?两边都要给个交代,在宜妃来之前,他觉得自己这个法子算是不错,既顺应了满人派系官员的想法,又保住了戴梓的命,让汉人官员也无话可说。

可是,胤祐……

康熙不想在儿子心中留个是非不分的印象,最后如同胤褆一样,与自己离了心。

郭宜在康熙的脸上看到了迟疑,立即趁热打铁是道:“皇上,可还记得当日与臣妾的赌约,臣妾赢了,皇上说答应臣妾一件事的。”

康熙自然记得此事,两人就阿哥们进学的规矩打赌,最后自个儿输了,“宜妃此时提及此事,是想让朕答应什么?答应保全戴梓?”

“臣妾不敢。”郭宜听得康熙冷淡的语气,否认道,就那么一个小小的赌约,怎敢让康熙许下这么重大的承诺,“臣妾是想求皇上查明这个事情的真相,若是戴大人罪有应得,便让《大清律例》来判决此事,若无罪,请皇上秉公处理。”

“此事关系到两派相争,恐怕不能轻易达成。”康熙叹道,秉公处理四个字太难了。

“不能轻易达成,并非不能达成,臣妾相信事在人为。”郭宜说道,“若真要牺牲某人,臣妾希望皇上能换个人。”

“为何?”康熙问道,“难道就因为戴梓是胤祐的夫子?”

“胤祐仰慕于您,臣妾不希望此事成为皇上与胤祐父子俩的心结,更不希望胤祐误以为皇上是非不分,抑或是觉得朝政就是黑白不明,否则,臣妾担忧胤祐难以维持赤子之心。”郭宜说道。

戴梓不只是胤祐的夫子,还是大清的火器专家,更是一个无辜的人。

康熙沉默一下,“你让朕好好考虑一番。”

他已经将戴梓丢到狱中,再想捞出来,恐怕要想个好的突破口,依照朝中的风向,这难度无异于登天。

郭宜摸了摸手中的东西,凹凸不平的花纹硌着指腹,她只犹豫了一会,便将东西拿出来,放在桌上,朝前推了推,“若是一个赌约不够,再加上这个龙纹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