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明中央朝廷直辖省份的范围放到哪里,在大明朝廷内部形成了颇为激烈的讨论。
相关话题对外朝公开之后,传播范围也就不仅仅局限于外朝了。很快就以非正式的小道消息的形式,流到社会民间关注政治事务的人耳中。
行政区划调整,是一个亘古存在的键政方向,是很多键政党时不时的都会提起的事情。
这个讨论的范围,当然也是包括朱靖垣这个特殊的皇子的。朱靖垣收到了自己父亲的直接发来的消息,询问自己的意见。
算是在原本安排的论文方案之中,临时插了一个新的题目。朱靖垣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与皇帝和其他官员以及绝大部分大明人,都有很大的不同。
种问题最终怎么决定,除了实际选择本身的优缺点之外,还要决策者的屁股的位置。
朱靖垣来自后世,一个传统君主制度国家已经基本消亡,民主共和制度占绝对主流的世界。
长期的教育和耳濡目染,让绝大部分现代的神州人本能的认为,君主制是落后的。
关键是,君主制是随时会崩溃,最起码有很大概率会崩溃的。这在后世的环境下当然没什么。
但是放在这个世界的朱靖垣身上,甚至可以称为
“焦虑”。当初的世祖皇帝可能就有类似的焦虑,所以才会安排了新天府这个退路。
后世的皇帝,就算是有世祖皇帝留下的小册子,但是却大部分都没有继承这种焦虑。
包括现在的太上皇朱仲梁和皇帝朱简炎。他们都不认为目前的大明存在崩溃的危险。
他们对新天府的安排,实际上是作为制衡本土朝廷的筹码。甚至于,现在大明的官僚,大明的普通百姓,以及大明的敌人们,也都不存在幻想着大明自己崩溃的想法。
太上皇、皇帝、报纸编辑、民间学者、海外政客、各国君主们,都没有君主制落后,总有一天会崩溃的想法。
他们也都无法想象,共和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主流的情况。在这个世界,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共和制度才是错误的,才是随时可能会崩溃的。
君主制度是传承数千年的理所当然的选择。他们当然也不会在讨论行政区划调整的时候,考虑行政区划对帝国崩溃结果的影响。
只有朱靖垣有君主制度崩溃焦虑。朱靖垣又理所当然的参考了红色露西亚崩溃的结局。
一个组合式的国家的崩溃,很大概率会直接以原有行政区划为单位拆分。
甚至于,旧中国的军阀割据混战时代,也基本都是以原有的省区范围为基本单位的。
现在的大明王朝,如果在未来的每个时期,内部的各种矛盾爆发出来,皇帝和朝廷都无法控制的时候,也可能会整体崩溃解体。
到时候可能形成的割据势力乃至是新的国家,也很可能会以原有的政区边界为边界。
很可能不会完全一致,会有边界上的次级行政区互相逆转,但应该不会有量级上的差异。
中央朝廷直辖的范围可能会形成一个共和制度的新大明。其他的每个大域独立形成一个国家。
所以对大明中央朝廷直辖省份的安排,就在某种程度变成了共和大明的领土分配。
做这种决定的时候,就要看屁股和脑子在哪儿了。留下的共和大明的规模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呢?
是给这个新大明挖点坑好,还是尽可能给它最好的地缘政治格局呢?这件事情让朱靖垣非常的痛苦。
不但让自己脑子和屁股分离,还会让自己的屁股随时漂移。自己首先是最特殊的皇子,是大明皇室的最核心的成员。
站在皇室成员的角度考虑,在本土局势即将失控的时候,整体退守新天府,是一个理所当然的预备方案。
在那之后,皇室在新天府独立成为一个新国家,本土形成的共和大明国家,可能会成为皇室控制的国家的竞争对手。
在这个角度和方向来考虑,现在当然是要给未来的共和大明挖坑。把海东的东番、琉球、日本、朝鲜,以及北方的鲜卑地区设置为一个大域。
把南方的吕宋、婆罗洲、旧港、爪哇、马六甲、暹罗、缅甸等地设置为一个大域。
让直辖省份在鲸海和小西洋上没有海岸线,把它的海岸线限制在本土沿海。
让海岸线的外围,有其他国家控制的,完全包围起来的一圈半岛和群岛。
形成一道海上的锁链和围墙,限制本土形成的共和大明国家势力通往大洋的路。
在陆地方面,还要把漠北蒙古、西疆、雪域、设置,以及安西、天竺设置为一个大域。
让东南西三个大域形成的国家,把本土形成的国家夹在中间。最好是往这些地区的军政机构里面多塞宗室。
最终形成外围大域国家宗室控制,共同围堵中间的形成的共和大明。与此同时,朱靖垣自己的灵魂来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