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半会把相关产业给再次养废了……
美利坚的造船业就是这样。
二战美利坚造船速度可谓是前无古人的,但那基本上就是靠钱多硬堆出来的。
当时美利坚的自由轮,虽然的确量大管够,但是质量远不如英国货船,价格还贵很多。
只是英国处于战争前线,根本没办法放开了生产,只能大量进口美国货。
无论美利坚有没有去工业化,在贸易保护之下孕育的美利坚本土造船业,永远都不可能造出物美价廉的军舰。
所以美利坚无论是军舰还是民船,从二战爆发的时代就没有便宜过。
大明现在也可以说是有贸易保护的。
但是大明的规模已经超规格了,不需要外来的厂商与大明厂商竞争,大明内部的自己的厂商竞争起来就能把价格拉下来。
更不用说大明还有官营船厂和皇室造船厂,大明海军自己的采购规模也比美军高一截,海军自己的订单就能产生规模效果,进而压低实际生产成本。
所以朱靖垣规划这个目标其实算不上远大。
但更重要的是在达到这个目标规模之前,如何从现在的状态过度到目标状态。
首先是战列舰。
战列舰是注定要淘汰的,所以不可能无限制的放开了建造。
应该在合适的节点开始控制数量,缩减与航空母舰的建造比例。
同时,现在和后续建设的战列舰,应该直接以指挥舰为目标来设计。
然后是航空母舰。
在航母全部更新成十万吨级以上超级航母之前,可以将不同级别的航母高低搭配使用。
所以航母的设计和建设以及升级本身都可以按部就班的进行。
但是要对不同吨位的航母数量做出控制。
特别是六万吨航母开工之后,就不应该继续建设四万吨的常规航母了。
但可以以四万吨航母舰体为基础设计两栖攻击舰。
新代意义上的两栖攻击舰的甲板和机库,都能够调动和使用二战时代的螺旋桨飞机。
两栖攻击舰需要的坞舱,也可以暂时当做下层机库或者备件库来使用。
这些两栖攻击舰在这这个时代仍然可以作为航母使用。
早期设计在功能上可以侧重于航母,在中期大修改装之后开始侧重于两栖作战。
最后就是电磁探测设备、制导武器、涡轮发动机等新技术的应用了。
后续战舰设计应该针对这些武器和设备做出预留。
巡洋舰和驱逐舰的炮塔应该可以方便的改装城导弹发射架和弹药库。
新战舰应该设置更多的发电机,以满足电磁探测设备的使用。
直升机的研究和设计层面,应该考虑涡轮发动机的应用。
朱靖垣把自己的这些思路整理出来,把两栖攻击舰为首的两栖舰船的用途写明白,把自己了解的两栖舰船的设计方案写清楚。
专门写了一份相对正式的报告和建议,直接发给了自己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