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这个标准被称为“宽轨”,低于这个标准的就是“窄轨”
这个世界的“标准轨距”,就是大明世祖皇帝确定的了,是按照公制直接选的一米半的宽度,也就是1500毫米的整数。
在世界大战开始之后,英国人试图发动反明同盟各国,共同修改铁路轨距。
进而避免自己建设的铁路被大明人使用。
但由于改造的成本巨大,在防止大明人使用自己的铁路之前,自己首先就没办法用了。
再加上大战很快就进入了相持消耗状态,双方都没有占领对方的大面积的土地,当然也就没有机会大规模的利用对方的铁路了。
以至于就算是最前沿的露西亚人,最终也没有精力去修改铁路轨距了。
所以现在将各国铁路连接起来的难度是非常低的。
特别是现在的大明和露西亚,已经事实上通过鲜卑公国的土地完成了路网连接。
现在要做的就是官方接受并将路网向对方开放。
另外一条南线走哈萨克公国,经西域穿过河西走廊,从中原地区抵达江南地区。
在沿途的伊犁、西安、松江府三地,划出区域设立自由贸易区。
这一条路线的绝大部分铁路,都是原有的大明铁路了。
哈萨克汗国正式加入大明成为藩国之后,大明就将哈萨克东部修建的铁路向西延伸。
并且在乌拉尔地区与鲜卑公国的铁路西边界连接起来。
这样南北两条线,到了露西亚境内后,就合并成一条了。
大明总共选择了五个城市,设立了五个自由贸易区,比谈判要求还要多一个。
而且将铁路线完全贯穿了大明本土,分别穿过了大明的顺天府和应天府这两个国度,延伸到了南北方最重要的两个海港。
允许泰西人乘坐铁路跨过整个神欧大陆,然后在松江或者天津乘船绕回泰西本土。
虽然这个实际需求可能很小,但却给了人充分的想象空间。
这是大明主动对其他国家展现自己的诚意。
露西亚也理所当然的选择了自己原有的东方铁路的西半段,与鲜卑公国铁路本来就连接的那条原有铁路线。
铁路穿过乌拉尔地区,抵达到莫斯科,并且一路延伸到波罗的海沿岸的里加。
选择了乌拉尔山脚下的奥伦堡,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莫斯科旁边的弗拉基米尔,波罗的海沿岸的里加港。
大明没有把自由贸易区放在首都,而是放在了旁边的海港城市。
露西亚也同样没有选择首都莫斯科,同样在莫斯科旁边选了一个城市,又选了一个海港。
按照大明的要求,露西亚选择三个城市设立自由贸易区就足够了。
不过大明主动多加了一个,露西亚人也有样学样的多加了一个。
但是有点鸡贼的选了乌拉尔山脚下的奥伦堡。
这个城市已经确定属于大明和露西亚的边界自由贸易区了。
属实就是凑了个自己也多拿了一个贸易区的数。
与此同时,露西亚选择了更北方的里加,而没有选择南方的明斯克和画沙,也是把更多的大陆桥铁路线推到了普鲁士境内。
因为里加非常靠近普鲁士的领土最东端的柯尼斯堡。
所以普鲁士也接受这样的建议,铁路线直接从柯尼斯堡与露西亚连接。
向西南延伸到柏林,最终延伸到莱茵河上的科隆。
普鲁士人比较实诚,直接选择了柯尼斯堡、波茨坦、科隆三个城市设立自由贸易区。
波茨坦也在柏林旁边,也就是原本历史上发布波茨坦公告的地方。
普鲁士人还表示,如果后续荷兰人也加入协议,可以把路线改到更北方的威廉港,用威廉港替换南方内陆的科隆,好让路线穿过荷兰全境。
法国人的路线选择更加直接,是从普鲁士边境开始,理所当然的通往首都巴黎,然后延伸到向西南方波尔多城。
法国人只选了两个城市自由贸易区,但是直接选择了巴黎,再加上一个南方的波尔多。
根据朱靖垣的设想,大明、露西亚、普鲁士、法国四方是这次合作协议的基础。
其他国家就算是加入也是后来者,铁路线连接这条大陆桥干道之后,也算是支线。
所以四方正式签约的时候,仍然以现有规划的路线为准,暂时不考虑其他国家的情况。
与此同时,皇室联合贸易公司的规划,也迅速完成了。
大明皇帝为发起人,出资最多也占股最多,拥有百分之四十的股份。
其他三国君主各占百分之二十。
其他国家君主加入后,现有四方君主股份将保持相同比例缩减。
大明只要市城,这在其他三国看来,都可以算是主动让步了,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