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锐看着朱靖垣画出来的那个圆盘子,就忍不住带着格外错愕的语调念叨:
“这个圆盘?就是天线?这直径真的有机身的三倍了,这具体得多大?”
朱靖垣回忆了一下数据:
“探测器天线直径大概六到八米吧,飞机长度十六到十八米,翼展二十四米。”
李锐愣神几秒钟,在慢慢接受这个奇怪尺寸的同时,然后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殿下……这个尺寸的飞机……还要背负这么大的天线,以及配套的设备和发电机组,整个飞机的重量很可能会超过十六吨的……
“我们的航母搭载的弹射器的最大不是只能弹射十六吨的飞机吗?”
朱靖垣评估和回忆了一下,E1的重量好像就达到十六吨了,E2的重量直接二十四吨了。
但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预警机超过十六吨没问题,一艘航母上的预警机顶多带四架就够用了。
“绝大部分情况下,都只需要放飞一两架就行了。
“在甲板中间留出一条道路,让预警机从甲板后方开始滑行,直接正常起飞就行了。
“我们的涡桨发动机的功率已经超过四千马力了,两台就有八千马力了。
“只要有两百米的距离,再加上航母本身提供的三十节航速,足够二十吨的飞机起飞。
“这种用法当然会影响整体的调度效率,不过一两架预警机影响相对有限。
“而且,我们的更大力量的弹射器也在研发之中。
“这种影响最多持续十几年,到最早一批的弹射航母第一次大修的时候换上,以后就可以和普通战斗机一样弹射起飞了。”
朱靖垣不是自己在瞎寻思,而是又去翻检前世的记忆了。
直接的参考对象,还是美利坚的E2预警机。
那个世界上,在那个时代拥有舰载预警机的国家,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E2从六十年代初期服役,一直到八十年代末期以前,一直都不是弹射起飞的。
都是和二战时代的普通舰载机一样,自己正常滑行加速并且正常起飞的,只不过E2的重量比二战飞机重的多,所以要从甲板后方开始滑行。
八十年代末期以前的美国航母的甲板上,都有一条从后向前的贯穿大半个甲板的引导线,就是给预警机自己起飞用的。
这条线的长度,与库兹涅佐夫号的重载点起飞路线长度相差不大,只是前方没有滑跃起飞用的向上翘起的船头。
到了八十年代末期的时候,美国海军应该是为了进一步优化甲板调度效率,才把E2预警机改成了弹射起飞。
李锐作为专业的工匠,就是站在技术的角度,在心中做了简单的可行性评估了:
“这样说的话……二十吨的预警机直接起飞,对甲板调度的影响确实不算特别大……
“更大的二十四吨级别的弹射器的项目,预计在五年左右就能完成。
“两年后开工的新战舰,就可以按照相应的标准建造了。
“只有最近这两年建设的这几艘船,需要十几年后更换弹射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