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之后很快就能生出孩子来。 次子、三子、四子这种排前列的孩子,还能起到一定的继承人备份的作用。 后面的就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 通常男主人有了两三个孩子之后,就不会在意一共具体会有多少个孩子了。 他们后续找女人就基本都是兴之所至了。 反而是身体很可能有问题的人,才需要为生出继承人而奋斗半辈子,但往往也不会多少孩子。 在这样的逻辑下,古代只有需求特别旺盛的男人,才会有非常多的子嗣。 但是到了朱靖垣这里就不同了,要从多个孩子之中筛选合心意的来继位。 那就要尽可能的多生育,不然也就没有什么好选择的了。 所以大明现在的皇帝需要为了更多子嗣奋斗。 大明皇帝通常在三十岁左右继位,六十岁的时候退休。 继位前后那几年生育的儿子,正好有机会在父亲退休的时候继位。 明显没有机会继位的皇子,生育观念就跟普通贵族差不多。 但是皇子知道自己有机会竞争皇位的话,在当吏部尚书的时候就要开始努力耕耘了。 所以继位前后那几年就是大明皇帝的生育高峰。 朱靖垣登基之前,每两年纳两个亲王妾,一直持续到登基那一年。 而且除了最早的几个,后面都是算好了年龄,在自己登基前后几年正好满二十岁。 登基之后两年内又一口气纳了八个妃嫔。 朱靖垣真的是非常的努力,因为自己真的有皇位需要孩子继承。 朱靖垣从十六岁到现在,已经有了一百四十二个孩子,八十一个男孩,六十二个女孩。 其中登基前后的八年间,总共生了六十四个孩子,三十六个男孩,二十八个女孩。 七分之三都是那八年生育的。 过了那几年,特别是泰西战争之后,朱靖垣就懈怠了。 对于朱靖垣而言那真的是工作。 白天忙活晚上也要忙活,还得按照普通算好的后妃生育期,根本没有多少自由度。 时间长了肯定会厌倦的。 同时也是因为到了大公六年之后,再生育的孩子很可能都没有机会竞争皇位了。 自己六十岁的时候,他们都不到二十五岁。 就算是十五岁完成储位教育,后续的施政实训也至少要十年,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也已经不需要再努力了。 自己最终的继承人,基本就是在登基前后的八年的孩子里面选。 那三十六个儿子之中,还有四个是菲雅等外族的侍妾生的,是没有机会参与储位竞争的。 最终的候选人其实只有三十二个。 对于这些孩子而言,大公二十年也是个非常重要的年份。 如果他们不能在今年完成学业,后续的时间也已经不够他们完成施政实训了。 不过这只是理论上,在教育和实训上,并不会提前判他们出局,因为完成施政实训有机会当亲王。 只有已经过了二十岁,还没有完成学业的,才会直接出局。 目前已经出现了三个了。 朱靖垣本身的天赋也许不算顶尖,但也至少是中等以上的档次,毕竟父母双方都是精英。 自己的妃嫔也都是精英。 自己和同盟生出真的笨蛋的可能性并不高,所以超年龄直接淘汰的概率也不高。 反而是刷出天才的概率比普通家庭要高很多。 十五岁完成学业的已经有两个了,十六岁完成学业的更是有五个,大部分都能在十八岁之前结业。 女孩里面也有几个非常聪明的。 现在那一批男孩里面已经只剩下最后几个年龄还没超的了。 到了大公二十年年底的时候,负责宗室教育的周王朱昭烨再次来拜见朱靖垣。 皇室宗学理论上归太上皇管,但是继承人的事情是皇帝的事儿,理论上太上皇都不能插手。 所以最近这几年,周王经常来汇报皇子教育的情况。 朱昭烨递上纸质的报告文件,附上存储原始数据的手账(优盘),同时简单说明总体的考试情况: “启奏陛下,大公二十年底的结业考核中,共有六位皇子成绩在合格以上。 “其中最年幼者为皇六十四子迪镧,现在尚未满十五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