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八章 官厂子弟与民间东家(3 / 4)

大明1805 王子虚 2321 字 12个月前

“不瞒殿下,我在这件事情上也是难以抉择……

“现在我自己多少也是一厂自主,经营和管理都是我自己说了算。

“被官厂入股之后,就得遵守官厂的规矩,被官厂收购之后,我就更是从东家变成管事了。

“赚的钱从整个工厂的绝大部分利润,变成了部分股份分红以及当管事的工钱。

“最终的实际收入肯定是大幅度减少了的。

“但是进了官厂的系统,未来的经营和本人的产业也能够更加稳定。

“不再需要担心货源和客户源,也不需要担心直接破产的问题,需要谈判的事情也变少了。

“被入股和收购的同时,也能直接得到一大笔现金资产,未来生活也是无忧的。

“所以我我拿不定主意,我的家人也对这件事情比较上心……”

朱迪镧听到这里之后沉默了。

林海东以为,朱迪镧在考虑他暗示的事情。

那个官厂子弟创业,吸引官厂入股并收购的流程,其中可能存在的腐败。

所以这时候也老老实实的坐着,忍住不动弹也不发出声音。

朱迪镧实际上在考虑的事情,并不是这个过程中有没有腐败这种细节。

而是官厂持续入股和收购民间厂商的策略的社会意义。

过年的时候,朱迪镧和老爹讨论的时候,得知了民间工厂的东家们存在的意义。

就是给他们自主管理和收益权,让他们发挥出全部能力。

但是现在很多民间东家们投资的目的,已经变成了被官厂入股和收购进而跻身官厂管理层。

这样的事情持续下去,官厂的市场占有率肯定会不断增加。

官厂子弟外出创业,带着官厂的背景和人脉下场跟民间厂商竞争,抢占的是民间厂商的市场份额。

这个过程中不知道会挤得多少民间厂商退出市场。

然后他们抢夺的这部分市场,再被官厂入股乃至收购回去,这部分市场就变成官厂的了。

官厂的管理制度上,有主动给小规模厂商让出空间的倾向。

官厂子弟创业再被收购,就宛如分裂扦插增值一样,规避掉了这种限制和倾向。

最终官厂的市场份额……以及本身的规模都在不断增加……

如果这个趋势没有得到遏制,可能早晚会有一天全天下都是官厂在经营了。

朱迪镧下意识的猜测,这个官厂规模的持续扩张,难道就是父皇所谓的正在积累的量变的量?

那这种量变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全天下绝大部分产业都是官厂经营的时候,是不是就可以产生质变了?

到时候也就不再需要公共的市场,普通百姓的所有生活和需求全都在官厂的管理和供应之下。

所有人在同一个体系内工作,生产出各种各样的产品,也供应给所有人使用和消耗。

没有了公共市场,金钱的地位和意义也会下降,变得如同积分一样。

难道这就是父皇现在的目的吗?

但这不就是自己当初考虑过的废弃民间厂商的做法吗?

如果是的话,现在的大明朝廷和四大集团,就有力量实现这个目标。

但是父皇显然并不同意现在就去做。

那这就说明父皇正在积累的“量”,并不是官厂的经营和管理规模。

追求的质变的质,也不是并且全部民间厂商,完全由朝廷和官方产业集团维持天下百姓的生活。

而是另外的……确实需要等待,确实需要时间,才能慢慢积累的东西……

难道就是老师讲过的那个所谓的生产力?

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人可以用更少的单位劳动时间,产出更多的最终产品。

那生产力的量的持续积累,最总又能引发什么样的质变呢?

随便什么人,随便去干点活,就能满足所有百姓的需求?

到了那个时候,也就不需要再去考虑,如何让部分人尽心竭力,用尽心思去赚钱和降低成本了。

自然也就不需要担心官厂兼并全部民间厂商,将全部产业和百姓纳入官方集团是否会降低生产效率了。

这样分析的话似乎非常的合理……

生产力的提升速度,依赖于技术的革新,依赖于资产的积累。

需要父皇的正确引导,需要技术研发方面的工匠的奇思妙想,需要普通工匠们的努力工作。

自己似乎做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