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金刚不坏神功怕不怕柴刀(1 / 3)

沈炼把稻穗呈递给陈公公。

陈公公快速拿给朱元璋,朱元璋是穷苦出身,自然懂得分辨稻穗,每年都派人去各地检查稻穗,分辨收成。

沈炼献上的稻穗颗粒饱满,上面的谷粒明显比别的品种多,如果这种稻种能够推广种植,必然能大大增产。

朱元璋面露笑意:“沈炼,你说这是长生不老药?这是什么意思?”

沈炼解释道:“臣曾听闻大理有处长春谷,里面有青春不老泉水,便去大理调查,泉水没找到,却发现了这种奇异的水稻,此物不仅产量极高,而且在气候温暖处,能两熟甚至三熟。”

“你能确定?”

“此乃太子亲眼所见,臣特意请来十数位老农,请他们负责育种。”

种植粮食不仅是体力活,更是专业壁垒极高的技术活,需要常年累月亲自在田间做实验,才能培育出良种。

非常辛苦,非常劳累,非常艰辛。

如果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很难数十年如一日在田间劳作,偏偏育种非常非常吃经验,必须进行诸多试验。

简而言之五个字:越老越吃香!

沈炼没找到种粮记录,便把长春谷年岁最长的老农请到金陵,这些人种了七八十年地,育种经验非常丰富。

“不错,太子说你做事严谨,果然是非常细致,不过朕问的问题,是你说的长生不老药,灵药在何处呢?”

朱元璋盯着沈炼,心说差点被你小子混过去,你小子真够奸猾的。

“回禀陛下,所谓长生不老,既可以说是血肉生命长生不老,也可以记录在史册,口口传颂,千秋万载。

如果此稻种大量推广,纵然由于气候原因,亩产没有那么高,只能提升三五十斤,百姓也能多喝几碗粥。

如果每人都能多吃几碗饭,每家能多喝几碗粥,百姓就能多活几年。

一个百姓多活一年,大明亿万百姓就是亿万年,这岂不是一种长生?

能让百姓吃饱穿暖的皇帝,便是再过亿万年,也会被人铭记,是百姓怀念推崇的圣君,岂不是千秋万代?

这种长生不老,比宠信方士、虚耗国库的长生,不是强了亿万倍?”

朱元璋闻言大笑:“说的不错,让你做个捕头,似乎有些屈才了。”

朱元璋开口夸赞,不仅是称赞沈炼提出的长生理念,还在于前几句话,沈炼说出了“纵然由于气候原因,亩产没有那么高”,说明沈炼做过调研。

古语有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种子不是拿来就能用。

温度、降水、气候,土壤,全都能够影响产量,在大理能够丰收,不代表在中原能种植,冒然推广,可能导致百姓颗粒无收,必然引发无穷祸患。

朱元璋也没想到,自己随口说出去的气话,沈炼不仅完成了,而且完成的颇为合理,考虑到了各种情况。

这小子真是个人才啊!

不行,咱要看看你的本事!

“沈炼,你刚才说,气候水文能够影响产量,不知如何推广稻种?”

沈炼心说这个太好办了。

虽然沈炼不懂如何具体操作,但知道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两个字。

——试点!

沈炼稍稍组织语言,随后说出自己的看法:“回禀陛下,可以在不同州府选择最能代表那处州府特点的田地,分别进行耕种,对比各地的产量。”

朱元璋道:“详细说说。”

沈炼道:“以杭州为例,选择杭州最常见的田亩,正常插秧除虫收割,根据田亩产量,查看哪部分有问题。

气候干燥的州府如何?

气候湿润的州府如何?

什么样的土地适合栽培?

何处州府能够一年两熟?

这么做虽然有些麻烦,但能快速总结出最佳数据,让户部做出总结。

另外,由于育种较少,负责此事的官员不知缘由,能减少弄虚作假。

培育出种子之后,由于当地官员已经种过数次,有丰富的经验,能更好的推广给百姓,让百姓快速接受。”

朱元璋闻言心中惊讶。

沈炼的建议看似离经叛道,实际上极有道理,甚至能用到更多地方。

比如某些政令不知是好是坏,可以找处州府进行试验,查漏补缺。

分析问题的时候,中间的过程固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结果,是冷冰冰的数字,人会骗人,但数学不会。

对就是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