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这个年过得很丰盛,县城里开了铺子,娶回了大儿媳妇,一家子其乐融融。唯一的遗憾还是沈荷还是没回来。“一个女娃子,学啥子医哦,我当时咋没拦着她呢!”季氏抹掉眼泪水,她这是想沈荷了。 沈杏抱抱她娘,不止季氏想沈荷了,沈杏也很想她。那个跟她睡一张床的小妹妹,不知道现在跟白芸在哪呢?是不是长高了,变漂亮了。 正月十五元宵节,逛灯会吃元宵那是县城,省城人的生活。在徐家村,这一天能吃上元宵或者大菜圆子就堪比过年了。 季氏早早的准备好了包元宵的糯米,细面等,包的时候不忘叫沈杏过来边看边学。等元宵包好了,使唤沈杏给她爷爷奶奶送些过去。 王月去了后院木工坊给沈洵送茶水。季氏把灶房的一点杂活忙完,刚想回屋就听到院门被人推开了。 回头一看,“哟,老嫂子,这冷天的咋来啦?”季氏忙迎过去。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徐良元的娘王氏。王氏拿了个小篮子,把篮子递给季氏,喘着粗气,“沈杏娘,年前多亏你家帮忙给他爹带信,他爹托人给家里带的鸡蛋,别嫌少。” 说完就咳嗽了起来。季氏赶忙给她拍拍后背,“诶哟,老嫂子,这点小事拿什么鸡蛋啊,自己家留着吃。今儿天冷又有风,去我屋里烤烤火。”季氏扶着王氏进了东屋,把炉子里的火挑的旺些。 “老嫂子,往炉子这坐坐,烤烤火。”季氏挪了张小凳子过来,王氏笑笑的坐下。 “让杏儿娘见笑了,我这身子骨太差了。刚外头光咳嗽了,没说清楚。亏得你家帮忙带信了,他爹生病了才没能回来,好在你家帮着带了回信。” “我家良元明年去省城考乡试,他爹跟他老师都说好了。他老师在省城有产业,明年同他一起下场,可以让良元住他家,这样相互也有个照应。”王氏咳嗽了几声,季氏递给她一杯茶水。 “哎,沈杏娘,你不知道,他爹没来信的时候,我都睡不着觉。就担心着孩子一个人去那么老远的地方,又没个人照应。这下子好了,有良元老师照应着,我就放心了。” 季氏其实不懂科举考试去哪考怎么考,不过徐良元的娘既然说了,她也就宽慰两句,“老嫂子,您享福的日子在后头呢!你家徐良元早早就中了秀才,那可是村里独一份,往后再中了举人当了大官你可是官老爷的娘嘞。” 王氏听后笑笑摆摆手,“诶,那后头的事我都不敢去想,自己有多少日子自己清楚。他爹啊,来信就怪我,怪我这个当娘的到现在也没给孩子张罗门亲事,哎!” “你家徐良元模样好,又是秀才,不愁讨不着媳妇啊!” “话是这么说,不过,你家沈杏我记得今年得有十四了吧?”王氏说着说着话锋一转。 季氏点点头,“是啊,闺女一眨眼就到了能说婆家的年纪。” “那你们家可有人选了?”王氏追问了一句。 “还没有,她爹说了舍不得孩子,想多留孩子在家两年。”季氏没多想,直接笑着说。 “哦,这样啊。对了,你家村边年前不造屋子呢,咋不造了呀?”王氏没把自己当外人,一个劲的打听。 “没不造,天太冷了,都冻住了,没法造了。等天再暖和些就接着造,他爹心大着呢,说要给我造个砖瓦大屋子,让我住的舒坦。”说起这,季氏可开心了。.. “噢,那可不,你家能在县城开铺子,要造个大屋子还不是容易的很。”王氏听了心里一宽。 “那也不是,银子也是孩子们辛苦挣来的。” “那是,那是,哪家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是。哎,我啊,现在就盼着我家良元能早点成亲。” “那天,家里我们母子俩闲聊,就说起了你家沈杏。我家良元直夸你家沈杏好,能读书写一手漂亮的字,性子也文静,模样也俊俏,真是哪哪都好。当时,我也没多想,可后来想想,我家良元啥时候夸过村里别的姑娘啊。” “老嫂子,您这话是?”季氏一开始也没多想,可王氏话里话外的提着沈杏,刚还问她家沈杏有没有说亲,这是? “嗨,沈杏娘,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就厚脸皮问一问。按道理是该找个中间人的,只不过咱们都在一个村,我就直接来了。也是他爹信里催着我早些办这个事,我家良元这都二十了,我这当娘的也得操这个心。” “我仔细琢磨了,觉得你家沈杏挺不错的。一来我家良元对你家沈杏直夸。二来你家沈杏会读书识字,两人能说到一块去。三来,咱们两家都一个村的,都知根知底,沈杏性子也好,我也喜欢。” 王氏喘了喘,歇了口气接着说:“今儿来是突然了些,话就咱们两人说了你也听了,你家考虑考虑。沈杏也十四了,我家良元啥人你们是从小看到大的,我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