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镇朔将军(2 / 3)

织明 蜗牛非牛 2031 字 2023-10-01

万斤重的“宣府镇城钟”发挥着司报昏晓、兼预火警作用,一旦用力敲响,可声闻四十里开外,因此当地百姓又称其为“钟楼”。

清远楼与镇朔楼一般,都是建在高近三丈的十字券洞上,其南与昌平门相交,北接广灵门,东连安定门,向西又与大新门相通,真可谓是四门通衢之地。

与之相比,被称为鼓楼的镇朔楼就要差了一些。

鼓楼前也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但其两头却都是死胡同,并不似钟楼大街那般四面皆通向一座城门,可直接进出城外。

鼓楼东街为察院街,这里有宣府巡抚衙门、按察院衙门等,还有众多的工坊与仓廪库房。

而鼓楼西街则为户部街,这边有户部行司,宣大督粮郎中朱敏泰的办公所在便是这里,此外还有户部同知、通判等官员,他们负责管理朝廷调拨的军事与民用物资,既监督地方使用,也监督地方都司、卫所上缴国库的粮草银钱情况。

同样在这条鼓楼东街上,还有刑部的理行司衙门,而巡抚衙门的规模与宣府镇总兵衙门大致相仿。

而在巡抚衙门的西侧不远处,还有一座位于城内的演箭场,平素用于检阅军队及城内驻军练兵之所用。

可能是因为年代太久,兵备废弛的缘故,这处演箭场也被周边官民所侵占,场地变得越来越小,现今已仅能驻扎千人的规模。

在镇城外东北郊还有一处大演武场,那里才是大军驻扎和操演的真正场地,正是这里也有着“宣府教场天下闻”的美名。

宣府镇城,虽无什么深厚的感情,但张诚对此却并不十分陌生。

他初到这个世界便是在镇城参将张岩的官署,只不过那时卧床月余,而后也是一直在城外军营中生活,但镇城也是进出频繁。

而在勤王归来后,他也于镇城中生活数月,就说这宣府镇守总兵衙门,他前时陪同自己叔父张岩就来过一次。

且在临出镇北路的时候,他也亲自登门拜访过前总兵杨国柱两次,可以说在镇城中除了张岩当初的参将府,便就属这总兵署最为熟悉。

宣府镇守总兵衙门就在鼓楼东大街上,与宣府巡抚衙门相距不远,隔街而望。

虽在赤城堡时,永宁伯万般嘱咐郭英贤,一定不要惊扰到杨国柱的遗孀何氏,但如此大的变故又怎能瞒得住呢?

而且,杨国柱夫人也是深明大义的一代巾帼,又岂能继续霸占这个使她睹物思人的伤心地。

其实关于这一点,张诚也早有所料,他在郭英贤临行时就交给他一封信,是专送给杨夫人何氏的。

张诚在信中主要就是表达一个意思,他幼年丧父,一直托庇在叔父张岩的护持之下,而杨国柱对他也是爱护有加,待之如子。

因此,张诚在信中表述自己愿奉何氏为母,代其子在何氏膝前尽孝,而且张诚的母亲张杨氏、叔母张韩氏因不喜热闹,仍想要回原来的参将府居住。

如此一来,正好可邀请杨夫人何氏也搬去参将府,与自己母亲、叔母一起居住,三位老人在一起也是个伴。

而何氏这边两个儿子都为国捐躯,战死在疆场之上,他目前除了回娘家去也别无他处,因见张诚所表之意,也是出于一片真心。

再加平日里对于张诚这个后生,他也是颇为喜爱,当下便没有拒绝张诚的邀请,早早就搬去参将府等候张诚母亲与叔母的到来。

永宁伯张诚在总督张福臻与监军太监边永清的陪同下,一直来到宣府镇总兵衙门前,看着仪门前矗立的高大旗杆,两厢威严的石头狮子,护卫仪门两侧,大门上挂着金漆兽面锡环。

张诚的心中真是感慨万千:回想起自己刚穿越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得知宣府参将张岩竟是自己的叔父,当时所思所想都是如何在即将到来的勤王之战中,存活下来。

即使后来升任宣府游击,出镇北路之时,他也未曾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竟会接替杨国柱,成为宣府镇总兵官。

估计这总兵衙门的占地,全算下来决不会少于三万平方,总兵衙门的东侧,还有儒学与兴和守御千户所官署,西侧更有武庙与火神庙,以及一些帅府的附属办事机构等等。

看着眼前这个十分威严的总兵衙门,张诚心潮澎湃地挥手道:“张督、边监军,咱且进官署中暂歇,吃几盏茶水消消渴。待备好了酒菜,本伯再与诸位不醉不休。

如何啊?”

张福臻与边永清自无异议,张诚又回过头来与宣府巡抚江禹绪做个请的意思,便当先迈步进入总兵官衙内。

当日,宣府镇总兵官署内大摆宴席,既是为新任总兵张诚接风洗尘,也有为即将卸任宣大总督一职的张福臻践行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