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钱去了哪里(2 / 2)

就像揭他伤疤。

“当时,皇上正好来微服床前看望我这个伴读,阿绛的话被他听了个一清二楚。”

“皇上上次在宣府说,他当时存了成全我们二人的心思。只是他刚刚亲政,很多事身不由己,说了也不算。大到边军军饷不足、军户逃亡者众他却无能为力,小到做一件龙袍都要被文官驳斥回来,说花费众多、太过奢侈。”

秦柳在沙堡子镇呆过,知道边军有多穷,饷银不到位那是常事。她奇怪地问道:“他说的确有其事?边军穷困,内地的民众也在喊穷,皇上说他穷得做不了一件龙袍,那这些年的国泰民安,出产的财富都去了哪里?”

朱岳赞赏地看了秦柳一眼,一个聪明的交谈者,总是能抓住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

“这个问题,当年弘治帝也曾问过兵部尚书刘大夏。刘尚书说,太祖皇帝之时,民间出一文钱,朝廷就得一文钱用;如今从民间取钱数倍于当年,但实际进入朝廷的钱不过十分之二三。”

“那这些钱去了哪里?”

“刘尚书说是都进了镇守太监的口袋。”

秦柳瘪瘪嘴:“这话说得,好像文武百官就清廉得不会贪污一样!”

朱岳愉快地笑了笑。

“你可知道弘治五年的‘开中变法’?”

秦柳摇头。

“太祖皇帝以来,我朝实行‘纳粮开中’之策。边关守军一是靠开发屯田实现自给自足,二是通过向民间商人发放盐引,商人运粮到边关,用粮食换取盐引,来满足军队所需。

只是军屯和盐政推行了一百多年,贪污滋生,大量军屯田地被边关将领吞成私田,盐引也被权贵们钻了空子,成了牟利的工具。

虞台岭之败的根源,就是边军饷银不足,战斗力拉跨所致。连肚子都吃不饱,谁肯给朝廷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