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堂,据说最早为明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朱耷1所创立。
崇祯十七年时,明朝灭亡。当时的朱耷不过时年十九,加入不久后他父亲去世,使得他的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于是他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
明永历十三年(即清顺治十六年),郑成功北伐南京时,聋哑堂也曾一度为天地会活跃过,但是随着郑成功的北伐失败,聋哑堂只能潜藏于世,以图他日能为反清复明再作贡献。
“回堂主,剿匪军的军事实力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至于汉王本人,经过我跟他的接触,我可以完全感受到他与其他的反清义士完全不同。”翟大坤一边打着手势一边说道。
虽然吕钟麟是老聋堂老堂主,身为堂主哪里能真是聋哑之人?更何况他还身兼者反清复明的使命,对外宣称的聋哑只是对自己一种保护罢了。
“不同?怎么说。”吕钟麟有些好奇的打着手势问道。吕钟麟的话显然也引起了在坐的两位聋哑堂长老的注意,纷纷看向了翟大坤。
“这么说吧,我从来没有见过有哪个上位者肯给一个迷路的陌生小孩子买东西吃,会怜悯一个肚饥难耐的乞丐。以前的一些反清义士只要有点权利就各种看不起人,跟现在的汉王比简直没法比。”翟大坤发自内心的感叹道。
“如果汉王成为了皇上,别的不敢说,但是对待百姓肯定很好。正所谓上行下效,看看剿匪军的军纪就知道他的为人。据说那‘三大纪律八項注意’可是他还没有起兵的时候就已经制定了。绝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可都是一直在唱着的。”
“的确,如果汉王真能说到做到,那对百姓的确是不错。”坐在右边的长老李侍民接过话说道。
“分田地免徭役,不收赋,亩田两斗…”坐在左边的另外一个聋哑堂长老王家安不由得念道。
“王长老,据说汉王为了防止有宵小胥吏借着损耗归公的名头鱼肉百姓,直接把那两斗改为收三十五斤2。”翟大坤纠正的说道。
“噢,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王家安点点头。
“大坤,按你的看法,这汉王张瑞就是我们要找的人?”吕钟麟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犹如快要接触到目标却又不敢去触碰它一般。
“是的。”翟大坤点了点头回答。
那长长的灯火光摇曳了一下,房间里又是一阵子的寂静。
突然间,只见王家安似乎注意到了什么,一下子就看向了翟大坤问道:““大坤,你听得见了?”
“现在偶尔可以了。”翟大坤看着王家安再次点了点头说道:“汉王身边的异士医术很是厉害,经过他的一番针灸,我再喝了一副他开的药,在排了一些汗后我就发现自己现在偶尔能听得到东西了。”
“这可真是天大好事。”王家安欣喜的说道。
毕竟翟大坤被选作了下一任的聋哑堂堂主,如果耳朵一直失聪,对于聋哑堂发展无疑是不利的。虽然他们也一直寻求治疗翟大坤的方法,但是这些年都不见成效,如今翟大坤不单有治好的可能,还与汉王搭上了线,这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谢谢大长老。”翟大坤拱了拱手谢道。
“大坤能听见的确是天大的好事。”吕钟麟也很高兴的点头说道。
“谢谢师父。”
“大坤啊,师父老了,不知道还能有多少日子可活,也没有什么能力去守护聋哑堂了。聋哑堂的未来迟早要交到你的手上,既然你这么看好这汉王,我也就不疑了。”吕钟麟突发感概的说道。
翟大坤听着一阵感伤,正想出言安慰之际,却让吕钟麟伸手制止。只见吕钟麟继续说道:“想我聋哑堂自成立以来为了反清复明大业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艰难险阻。可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施展的机会。”
“自当年国姓爷在南京战败后,我们一度以为国姓爷必定还能卷土重来,结果国姓爷直到逝去也没能再度兵临南京城。”
“为了反清复明的大业,我们也一直四处奔波努力。好不容易吴三桂起来反了,结果呢?再度令我们失望。自此以后,后面的反清之事越来越难,大多不成气候。”
“自我从上一任的老堂主李必恒手中接过聋哑堂以来,我以为再也没有机会看到有人推翻满清鞑子,如今这个汉王可能就真是我们的希望了。”
“是的,师父。如今汉王的地盘可不比当年吴三桂的差,而且这些地盘可都是他自己打下来。更重要的是,汉王年轻,比吴三桂要年轻得多。更难得的是汉王为人为君都要比吴三桂出色许多。只要众人加以辅佐,汉王必定能推翻满清,恢复我汉人河山。”翟大坤语气坚定的说道,似乎也是在安慰眼前这个将行就木还坚持理念的老人。
“是啊,加以辅佐。也许我的使命也是等到他吧!胡运难有百年长,重八过后有六来,清水将灭火又起,日月永照华夏地。”吕钟麟宛如自然自语般的念道着。
“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