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唯一目标(1 / 2)

逆袭大清 圣灵之地 1052 字 2023-10-02

徐州,萧县

萧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之交,淮北平原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东临徐州,南接淮北,北连丰县,西至西北与永城、砀山毗邻,并与山东菏泽相望,东南与宿州埇桥区交界,地理位置优越。

但是,萧县由于黄泛冲击原因,形成了西南平原、故黄河高地和东南浅山区三个不同自然区域的结合体,主属黄淮冲击平原。

因为没有得天独厚的天险掩体,故而,萧县亦属于易攻难守之地,难作兵家重地。

上庄,位于萧县城外西南面三十余里处,典型的黄淮冲击平原之地。

因地处平原,土地肥沃,上庄在乾隆元年便开始陆陆续续的落户成了上百户人家的大村镇。但如今因为受到战争的波及,此时的上庄已经空作一片,只剩下成片冰冷的空房子在这里彰显着战争的残酷。

平原,自古就是步兵的险地,骑兵的驰骋之地。

作为步兵为主的反贼选择在上庄这里,跟拥有着庞大骑兵的清军交战,实在让人看不明白。

对此,满清江南剿匪大营的将领无不认为,反贼张瑞不是疯了就是傻了。

然而,无论外界怎么猜测,事实就是摆在这里。

马鞍山,萧县东南浅山区域。

作为平原地区为数不多的浅山区,马鞍山周边地势自然也是如此。

步兵利于山脉,骑兵爱平川。

然而,马鞍山作为这区域中已是为数不多的“高山”来说,旁边的山势也好不到哪里去。对于常年骑行奔跑的马匹而已,这点小山丘不过也是如履平地罢了。

马鞍山西北方向三里处有一山,名迁山。

迁山不高,甚至比起马鞍山还要矮上少许,胜在山势较陡一些,更适合驻扎。张之山所领的忠勇军便被张瑞至于此处。

马鞍山东北面三里处是许山。

许山无论是高度还是山势陡斜程度,都要比马鞍山更像一座山。而王岩所领的赤野军便被张瑞至于此处。

马鞍山上则由张瑞所领的一万近卫军以及李德所领的尖刀军进行布防。

三处兵力,彼此间互相照应,呈倒三角形之势,摆开战局。

如此阵型亦是实属无奈。

都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粮道的稳固,就是军心的稳固。

虽然剿匪军一直都是随军携粮前行,但是携粮也不代表粮道可以断。

平原地区,骑兵来去自如。

为了防犯清军骑兵过来对自己粮道的骚扰,剿匪军只能不断抽调战兵去保护粮道。为此,前方可用战兵也就少了许多。

如今,张之山防守在迁山的兵力不过二万的战兵而已,而王岩所防守的右侧许山兵力也相差不多。

尖刀军只留了一万左右在护卫马鞍山,其他的战兵则全被派去护卫了粮道。若不是还有张瑞的一万近卫军在,马鞍山的防御力量实在令人担忧。

而由于剿匪军所占领的地区都是东南面,缺马,所以剿匪军的骑兵一直稀少。

虽然剿匪军如今拥有着五个军团,战兵合计有二十余万,但是骑兵总数却是不到一万之数。

如今,跟随在张瑞身边,一起驻扎在马鞍山的骑兵,也只有由李开复带领的一千多骑兵。

随着张瑞北上的其他数千骑兵,此时也都是被派出去驱赶那些过来骚扰粮道的清军骑兵去了。

也正是因为战线的拉长,为了保护粮道不受损,所以剿匪军不得不分散一些战兵出来护卫。所以才导致张瑞必须选择这么一个稳固为主的阵型用来御敌。

大战,一触即发。犹如开弓之箭一般,绝无再有避战的可能。

马鞍山上,

此时,驻扎在这里的剿匪军正在广挖豪沟,大兴土木。

一道道豪沟矮墙,交叉相连。犹如一重重的防御圈在防御着张瑞的安全一般。

马鞍山,

北面,五里外

清军江南剿匪大营此刻也在调兵遣将,厉兵秣马准备与剿匪军作殊死一战。

两军前锋交战,偶有战绩传来。

平原地区,视野开阔。此刻占据在高处的江南剿匪大营的将领们甚至可以通过千里目看到剿匪军大概的防御布置。

“豪沟矮墙,还懂得修这个,看来这帮反贼也还不至于太傻。不过,居然选着在这里跟我们交战,真不知道想什么。难道他们以为这点掩体就可以对付我们八旗铁蹄了吗?是不是太不把我大清放在眼里。”此时,这名正黄旗的骁骑营都统鄂济何穆勒正举着单筒千里目遥看着马鞍山的布防说道。

鄂济何穆勒之所以在这里,也正是按着钮祜禄傅森与江南剿匪大营中众将所商议对策行事。

他们商议的对策为:牵二打一,再逐一攻破。

钮祜禄傅森坐镇中军,统观全局。

迁山上张之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