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謇和李银环自然搞不明白。 就连慕容嫣然也一时语塞。 “慕容大人,你竟然不知道?”秦渊有些奇怪,“是不是他们家的牛病了呢?” “秦大人,江西多山地,因此多梯田,跟江南苏松嘉湖这种大片的平整水田还不太一样的。” 慕容嫣然想了个理由找补下。 随后她在秦渊的目视下,揣了点铜钱,步行前往水田里问话。 秦渊看着慕容嫣然撩起长裙下摆,顺着垄头,靴子一脚深一脚浅地避开农作物,沿着田埂走了进去。 慕容嫣然跟农人交谈了片刻,便复又沿着田埂原路走了回来。 顾不得脚上的泥泞,对秦渊解释道:“不是他们不想用水牛,也不是水牛病了,而是这里面的庄稼委实长得深浅不一,靠牛弄得粗疏,就得人一个个地去弄。” 秦渊点了点头,笑道:“现在,你明白我为什么一定要亲眼瞧瞧了吧?” 慕容嫣然等人一脸凝重的点点头。 很多东西,亲眼瞧见的,和书中所写,确实不一样。 若是一味按照脑中臆想的施政,确实容易出纰漏。 慕容嫣然正打算骑上马继续前行,秦渊却忽然问道。 “他们这里的赋税,实际缴纳的是多少?” 慕容嫣然一直是燕姣然的小秘书,对于这道题目了如指掌。 当即得意地说道:“如今沿用的还是开元二十一年太祖高皇帝的诏令,大周的平均水平是每亩地半斗米,松江府大约是三斗米。” 开元二十六年统计,江南八府(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应天、嘉兴、湖州、杭州,即今天的苏南和浙北)征收米麦合计六百八十六万石,占全国总税粮的百分之二十。 各府中又以苏州为最,苏州一府交纳的税粮将近全国的十分之一。 对江南产粮区的高税制,既有皇权的因素,也有现实的财政需求。 但无论如何,这个理论数值,都还是地主和农民能负担的。 “他们跟你说的,也是三斗米?” 慕容嫣然点了点头。 秦渊微微一笑:“听闻慕容大人精通算学,接下来不如结合眼前的所见所闻,算算税负加多少合适。” 说罢,又策马继续前行。 而这次,大约也就走了两里地,秦渊又停了下来。 “那是什么?” 远处为水田引水灌溉的水渠上,漂浮着一个木盆,木盆里似乎还有什么东西。 “莫不是谁家浣纱女的盆不甚飘走了?”慕容嫣然揣测道。 “不是。” 李德謇眯着眼睛盯了一下,肯定地说道:“里面裹着一个婴儿。” “去捞上来。”秦渊干脆说道。 李德謇点点头,用鞭子抽打胯下的战车,待到水渠边都不待停稳便漂亮地飞身下马。 继而三步并作两步跳上水渠边缘,长臂轻轻一捞,便把那顺着水渠缓缓飘下的木盆拽了过来。 待李德謇捧着木盆回来时,秦渊等人方才看见,是个顶可爱的小女娃。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第200章 江南风光(2 / 2)